。”
沈溯咬饼干的动作顿住了。饼干的口感很寻常,带着廉价黄油的香味,但咽下去时,喉咙里像流过一串细小的脉冲,脑海中突然闪过片段:女儿坐在四维空间的“地面”上,周围的星星像玻璃弹珠般滚动,她手里的飞船简笔画正在发光,尾焰的荧光绿里游着无数透明的“鱼”——那些鱼没有眼睛,身体是折叠的时间线。
帐篷角落的温度计突然炸裂,水银珠在地上凝成小镜子,每个镜面里都映出不同的场景:有的是三年前暴雨夜的天文台,有的是正在坍塌的观测站,还有一个镜面里,沈溯看见老年的自己正把u盘插进中子星探测器,而他身边站着个扎羊角辫的少女,手里的荧光棒涂成了蓝白色。
基地的应急电台在第七天黎明突然响起。滋滋的电流声里,传来女儿清晰的童音,正背诵着π的小数点后五十位——那是沈溯教她的睡前故事。小林扑过去调频率,旋钮转到1420兆赫时,声音突然清晰得像在耳边:“爸爸,他们说熵增是宇宙的呼吸哦。”
沈溯的手指按在电台外壳上,金属表面突然凹陷,形成一个与他掌心完全吻合的凹槽。凹槽底部浮现出一行小字:“共生意识需要宿主的惊奇感维持坍缩态”。他猛地想起周明实验笔记里的话:高维空间本质是未坍缩的概率云,人类的观测行为会让它固化成“现实”。
“晶体碎片在重构基地的物质结构。”周明举着盖革计数器走进来,仪器的滴答声突然变成连贯的长鸣,“你看帐篷的帆布纤维,已经变成碳六十的同素异形体——它在模仿人类的神经元网络。”
沈溯掀开帆布一角,果然看见纤维在微光里舒展、收缩,像无数细小的突触在传递信号。更诡异的是,纤维交织的节点上,嵌着那些从未来穿越而来的碳14粒子,它们像萤火虫般闪烁,每次亮起,帐篷外就传来重物落地的闷响。
“那是维度通道的‘回声’。”小林突然指着帐篷外,雪地上不知何时出现了数十个深坑,每个坑底都躺着块蓝白色晶体,大小与她口袋里那块一模一样,“晶体越多,通道就越稳定……但周教授说这会让时空结构像泡发的海绵。”
沈溯抓起一块晶体,它在掌心突然变得柔软,像块温热的琼脂。透过半透明的晶体,他看见基地的轮廓在缓慢“呼吸”,观测塔的废墟每膨胀一次,远处的中子星就亮一分。周明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带着罕见的恐慌:“三天前,我在晶体里看见太阳系变成了四维文明的培养皿,而人类是培养基里的‘惊奇菌’。”
电台突然发出刺耳的啸叫。沈溯把晶体贴在扬声器上,啸叫声变成了清晰的对话,一个非人的声音说:“第三周期共生体已激活,准备提取集体惊奇感”,另一个声音是女儿的,带着笑:“可是爸爸还没学会画五维星星呀”。
沈溯的记录仪,(晶体炸开后第9天)
帐篷里的罐头开始自行加热。我把女儿的简笔画扫描进残存的电脑,发现荧光绿尾焰的光谱与j0740的耀斑完全吻合。更可怕的是,当我用铅笔在画纸上补画一颗星星,观测站废墟里就真的升起一道绿光——就像高维存在在按照我的想象修改现实。
周明刚才偷偷注射了镇静剂,他的手臂上布满蓝白色纹路,像晶体在皮下蔓延。他说这是“共生初期症状”,人类的神经系统会逐渐变成维度通道的一部分。我突然明白三年前女儿为什么失踪:她的大脑天然能生成“惊奇感晶体”,四维文明需要这种物质修补他们的空间裂隙。
小林的加密日志被我破解了。里面有段视频:前首席科学家临终前,指着显微镜说:“当蚂蚁意识到自己在二维纸上爬,纸就会变成三维的盒子。”现在我看着掌心的晶体,突然懂了——我们以为在对抗高维文明,其实是在帮他们完成维度升维,就像茧里的蚕不知道自己在编织翅膀。
小林的加密日志,(晶体炸开后第11天)
沈教授开始对着空气说话了。他总说听见女儿在晶体里唱歌,但我用频谱仪分析过,那些声音其实是他自己的脑电波转化的。周明偷偷告诉我,沈教授的海马体已经开始量子纠缠,他的记忆正在被写入晶体网络——这就是共生意识的真相:不是高维文明在吞噬人类,是两者的意识在互相渗透。
今天在雪地里发现了新的晶体,表面刻着我的名字。当我握住它,突然看见自己的未来:十年后,我站在新的观测站里,身边的沈教授鬓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