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顿的最后一个傍晚,孙颖莎和王楚钦坐在酒店阳台的藤椅上,手里捧着温热的咖啡。+1_8+0~t·x-t~..c_o\m,远处教堂的钟声敲了七下,晚风带着橡树的清香拂过,王楚钦突然开口:“还记得混双决赛那天,你反手拧拉失误后,蹲在地上半天没起来吗?”
孙颖莎的脸瞬间红了。那是2021年世乒赛混双决赛的决胜局,她在关键分上出现失误,看着球飞出界外时,心脏像被攥紧了。她蹲在地上不想起来,首到王楚钦的球鞋出现在视野里,他没说话,只是用球拍轻轻碰了碰她的后背,像在说“起来,还有我”。
“当时我以为要输了。”她小口啜着咖啡,声音里带着后怕,“你递过来的擦汗毛巾都被我攥湿了。”王楚钦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但最后那个侧拧是你打中的,记不记得?我当时在旁边都看傻了,心想‘我媳妇怎么这么厉害’。”
那晚他们聊了很多比赛细节——他如何在她接发球失误时调整战术,她怎样在他反手被压制时主动抢攻,还有赛后颁奖礼上,他偷偷把金牌往她那边挪了挪,想让记者的镜头里她的金牌更显眼些。“其实那天颁奖结束,我在球员通道哭了。”孙颖莎突然说,“不是因为赢了,是觉得我们终于做到了。”
王楚钦握住她的手,指尖摩挲着她无名指上的戒指。月光下,戒指的光和三年前混双金牌的光重叠在一起,他突然明白,有些胜利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就像那场比赛,不是结束,而是他们从搭档走向爱人的序章。~x?h·u/l_i-a\n,.+c/o′m_
返程的飞机上,孙颖莎靠在王楚钦肩头翻看蜜月照片,看到他和公园大爷打球时的笨拙姿势,忍不住笑出声。“笑什么?”他凑过来看,“我那是让着老人家。”孙颖莎挑眉:“哦?那下次在训练馆,你也让让我?”王楚钦立刻投降:“那不行,赛场上可没夫妻情面。”
回到北京的训练基地时,正值春末。训练馆的梧桐花开得正盛,飘落在球台边,像给绿色的台面撒了层碎雪。马龙和许昕正在对练,看到他们进来,故意停下动作鼓掌:“欢迎世界冠军夫妇归队!”孙颖莎的脸瞬间红了,王楚钦却笑着回敬:“龙队这球路可不如以前了,是不是最近陪娃练多了?”
归队后的第一堂训练课,李隼指导拿着战术板站在球台边:“美国WTT大满贯还有三周,单打签位可不轻松。”他把打印好的对手资料递给两人,“莎莎的半区有伊藤美诚,大头要碰张本智和,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孙颖莎翻开资料,指尖划过伊藤美诚的近期战绩,眼神渐渐变得锐利。结婚前她总觉得训练是任务,如今却在球与球拍的碰撞声里听出了新的意义——这不仅是赛场,更是她和王楚钦并肩作战的另一种方式,只是这次,他们要在各自的单打通路上冲锋。
王楚钦在隔壁球台练发球,侧旋、逆旋转、急长球,每个球都带着狠劲。孙颖莎偷瞄了一眼,发现他的额角己经沁出汗水,却丝毫没有放慢节奏。她想起蜜月时他说的话:“赛场上的拼劲,就是给生活最好的承诺。@′咸°/2鱼a看±书?网{{t _更%新_¤μ最;全+?D”原来所谓的默契,就是不用多说,就知道对方会在哪个角落,用同样的认真等待着。
训练间隙,王曼昱抱着球拍凑过来:“听说你们在休斯顿陪大爷打球?”她晃着手机,屏幕上是林高远发来的照片——王楚钦被大爷们围在中间,手里举着球拍傻笑。孙颖莎刚想解释,就被王曼昱按住肩膀:“别解释了,我己经把这张设成手机壁纸了,随时激励自己‘再菜也菜不过大头’。”
备战的日子过得飞快。每天清晨,训练馆的灯总是他们先打开;傍晚,最后一个离开的身影也总是他们。有时孙颖莎练到手臂抬不起来,王楚钦会默默帮她放松肌肉,手法比队医还熟练;偶尔王楚钦研究战术到深夜,桌上总会多一杯温牛奶,是孙颖莎算着时间热好的。
出发去机场那天,训练基地门口挤满了球迷。孙颖莎刚走出大门,就被一片欢呼声包围,手里瞬间塞满了信和礼物——有印着他们婚纱照的钥匙扣,有绣着“莎头”字样的徽章,还有个小姑娘举着画框,里面是她画的两个卡通小人,一个举着乒乓球拍,一个穿着婚纱。
“莎莎要注意身体!”“大头单打加油,我们看好你!”球迷们的声音此起彼伏。王楚钦一手提着行李箱,一手护着孙颖莎往前走,时不时回头朝大家挥手。走到大巴车旁时,他突然停下脚步,接过孙颖莎手里的礼物盒:“我来拿,你跟大家打个招呼。”
孙颖莎踮起脚朝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