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想里,那些承受核心拉压的支撑架都靠这些精钢!”
“这些地方,用以前的回收料,强度不够,精度不稳,但这200吨钢铁绰绰有余了!”
陈朝阳深以为然。两人加入周慕白在县委办公室里,整整熬了一个通宵。
图纸铺满桌面,算盘珠子噼啪作响,讨论声常常穿透薄薄的窗纸。
最终,一份沉甸甸的分配方案出炉:150吨,优先用于制造拖拉机最核心的标准化部件——高精度齿轮、高强度轴承、坚固可靠的底盘结构件。
更关键的是,这些拖拉机的底盘很大,可能在不久之后将会应用于战场,作为移动炮台使用!这一点陈朝阳毫不吝啬的在文件上首接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是确保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战略能真正落地生根、形成战斗力的筋骨所在!
剩余50吨,则被周慕白视为“种子钢”,预留出来,作为建立小型精密零件加工能力的战略储备——这是未来制造高精度维修工具、复杂仪表部件,甚至为那个深藏心底的“航空铆钉”梦想打基础的希望火种。
几乎与钢材调拨单同时抵达的,是华北局调派的二十位顶尖专家。
但到来的远远不止20个人,每一位专家都有自己的团队,学生一同前来!
他们没有乘坐舒适的轿车,而是挤在一辆蒙着厚重帆布篷的军用卡车上,风尘仆仆地驶入了昌平县城。
车停稳,帆布掀开,下来的是一群穿着洗得发白旧长衫或褪色中山装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