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阳同志的分析,抽丝剥茧,点出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这点我深表赞同。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啊。”
他话锋一转,忧虑之色爬上眉梢,“但是,朝阳同志断定美帝必然大规模出兵,甚至不惜将战火燃至鸭绿江畔……这是否,过于危言耸听了?”
他摊开手,似乎在寻求共识:
“朝鲜终究是兄弟阋墙,是他们民族的内战。美苏两大巨头在半岛经营日久,三八线这道‘楚河汉界’,是雅尔塔会议定下的国际托管的盘子。
是两大阵营角力多年形成的、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边界啊!
这线划了五年,虽有摩擦,大体相安。
美帝真要撕破脸,把成千上万的‘少爷兵’投进那山沟沟里?它就不怕坏了这大国间的规矩?”
他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担忧:
“杜鲁门就不怕国会山那帮老爷们掀了桌子?打仗是要花金山银山的!
更别说,苏联的百万雄师就在北边虎视眈眈!
美帝就不怕擦枪走火,真把战火烧过‘楚河汉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把整个地球都拖进火坑?它总得掂量掂量这‘心照不宣’的底线吧?”
他看向陈朝阳,语气恳切中带着一丝规劝:
“朝阳同志,我们国家刚刚诞生,百废待兴,千头万绪。老百姓盼的是太平日子,是国家建设,是吃饱穿暖!
当务之急,是集中一切力量恢复生产,稳定民生!
过度渲染战争威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会不会……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干扰了我们恢复元气的步伐?稳定,才是大局啊!”
张海民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专注于国内重建、对国际局势复杂性抱有某种程度“息事宁人”幻想的干部的心态。
他的担忧——怕影响建设、怕引起恐慌——在会场里引起了一些低低的附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