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东西,迈开长腿,径首走向那个空位,拉开椅子,稳稳地坐了下去。整个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一丝拖沓,更没有半分留恋。从进教室到落座新位置,不过短短十几秒,却完成了一场无声的、彻底的切割。
他甚至没有再看原来的座位一眼,也没有再看陈静一眼。仿佛那个靠窗的位置,那个曾经发生过黑板荐书、纸条传递、甚至短暂合作讨论的地方,连同坐在旁边的那个人,都从未在他生命中存在过。
陈静僵硬地站在原地,看着钱砚修决绝地走向教室另一端,看着他冷漠地坐下,打开资料,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那十几秒的切割,比昨天林荫道上那句“我明白了”更让她感到彻骨的寒冷和绝望。他不仅接受了“分手”,更用行动宣告了彻底的退场。
他真的……再也不会看她一眼了。
就在这时,坐在钱砚修新位置前排的一个男生,像是收到了什么指令,犹豫了一下,还是拿着一个厚厚的、没有任何标记的牛皮纸文件夹,走到了陈静面前。
“陈静,这……这是钱砚修让我转交给你的。” 男生小声说,把文件夹塞到陈静手里,立刻转身溜走了,仿佛那是什么烫手山芋。
陈静茫然地低头,看着手中沉甸甸的文件夹。她颤抖着手指打开。里面,是打印得整整齐齐、装订好的文件。最上面一页,赫然是整合课题的完整框架——《规则牢笼与人性之光:东西方文明结构性困境比较研究》。框架逻辑严密,结构清晰,将她的宗教社会结构部分和他的制度人性困境部分完美融合,标注了详尽的资料来源(包括许多她未曾掌握的珍贵文献索引)和初步的论证思路。
在框架的最后一页,空白处,只有一行打印出来的、冰冷而公式化的字:
【附件】:宋明官僚体系核心案例库(含原始档案扫描索引)及中世纪教会文献精选目录(含电子资源链接)。
—— 钱砚修
没有称呼,没有落款,没有任何私人化的语言。只有一份冰冷、精准、价值连城的学术资料。这是他昨天承诺的:“框架在我这里,我会继续做完。资料,你需要任何部分,随时找我。”
他做到了。以一种最彻底、最疏离、最公事公办的方式。他斩断了所有私人的联系,却依旧履行了在学术上对她的承诺。这比任何指责都更让陈静无地自容。
她死死攥着这份厚重的文件夹,指尖用力到发白。口袋里,那块冰冷的素色手帕似乎又在灼烧她的皮肤。她看着教室另一端那个专注于书本、仿佛隔绝了整个世界的冷漠侧影,巨大的痛苦和悔恨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她彻底淹没。
“再无交集”。
这西个字,此刻以一种最冰冷、最真实的方式,砸在了她的心上。他真的走了。带着他的骄傲和决绝,彻底退出了她的世界。留下的,只有这份沉重的、象征着“她值得”却更彰显她“不值得”的学术文件,以及一片再也无法填补的、冰冷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