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开局召唤李儒,权臣全麻了! > 第153章 墨海捞珠众贤聚,金榜题名动长安

第153章 墨海捞珠众贤聚,金榜题名动长安

“这油灯快见底了,再添些吧。-r¢w/z+w¢w\.*n,e·t_”杜如晦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将一杯微温的茶水推到房玄龄手边。

政事堂内,灯火已经跳动了半月,几乎未曾熄灭。成堆的试卷从青云楼运来,便直接送入这几间专辟的堂内。长案遍列,灯火通明,空气里混杂着墨香、油灯的焦味,还有那若有若无的茶气,以及众人熬夜后身上散发出的疲惫味道。

房玄龄眼窝深陷,原本梳得一丝不苟的发髻也散了几缕,他拿起那份卷子,朱笔在上面圈点着:“克明,此子策论虽有些稚嫩,但他说的‘固本清源,首在吏治’,倒有几分道理。”

杜如晦凑过去,就着灯火仔细辨认,而后缓缓点头:“嗯,话说得实在,不虚浮。可以列入中上。”

另一边,长孙无忌面前批阅过的卷子已经垒起了不矮的一摞。他灌下一口浓茶,用力按了按眉心。他对面的狄仁杰倒是沉静,笔尖在纸上游走,速度快,却不见半分潦草。

“怀英,你那边可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物?”长孙无忌开口,嗓子有些沙。,精¢武/暁`税¢网, *冕?费\阅.毒*

狄仁杰停笔,略作思忖:“有那么几人,策论见解不俗,论据也站得住脚,不是死读书能写出来的。只是……还需再仔细看看,和其他几位大人一同商议才好。”

这几日,陆续又有几位大臣加入了阅卷。王猛一来,便以他那过目不忘的本事和精准的判断,让初审的效率提了一大截。他看卷子快得很,总能一眼挑出好坏。

姚广孝则有些不同,他时常会拿起一些旁人看来平平无奇的卷子,翻来覆去地看,嘴里还小声嘀咕,像是在琢磨字缝里的东西。

李善长和张柬之这两位老臣,则更看重卷子里透出的德行与实干的可能,在细枝末节处考察学子心性。

李儒、法正、吴用、荀攸四人,私下里被戏称为“挖地三尺”组。他们总能从一些不起眼的字句里,把考生藏着的真本事给挖出来,当然,也可能是一些刻意藏起来的尖刺和野心。

“这份有点意思。”李儒指尖轻点,将一份卷子推给法正,“孝直你瞧,这人论‘帝王心术’,引经据典头头是道,可字里行间那股子狠劲儿,藏都藏不住。¨丸\夲+鰰\颤¨ ·芜\错¢内·容^”

法正接过来,目光一扫,微微颔首:“确实带刺。不过他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乱世用重典,治世也要防患于未然。”

吴用摇着他的羽扇,轻笑一声:“这人要是用对了地方,能当一把好刀使。”

荀攸在一旁沉吟着补充:“还得看看他心性如何,不然,快刀也容易割伤自个儿的手。”

半个月,对这数十万份卷子来说,还是太短了。堂内众人,几乎是轮番上阵,困极了便在椅子上歪一会儿,饿了就扒拉几口送来的饭食。他们手里的朱笔,每一次落下,都可能决定一个学子、一个家族的将来,甚至是大唐未来几十上百年的朝堂风向。

终于,在第十五日的黄昏,最后一份试卷批阅完毕。

房玄龄长长吐出一口气,只觉得浑身的骨头像散了架一般。他慢慢站起身,看着堂内依旧在核对、誊抄的同僚们,声音沙哑,却带着一股卸下重担的轻快:“诸位,总算……大功告成!”

一语落下,堂内先是一片安静,随即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和满足的叹息。

接下来便是汇总名次,拟定最终的“龙虎榜”。这又是个磨人的细活,丁点差错都出不得。王猛主动请缨,与狄仁杰、姚广孝几人反复核算,确保无误。

又过了两日,一份足有数丈长的黄绸榜单,由内侍小心捧出政事堂,在禁军护卫下,径直往贡院而去。

此刻的贡院外,早已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头。

天还没亮透,便有数不清的学子和闻讯赶来的百姓聚集在此。他们伸长了脖子,眼巴巴地瞅着贡院那扇紧闭的朱漆大门,一张张脸上写满了七上八下的忐忑与渴望。

“快看!来了!来了!”人群里不知是谁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只见一队禁军簇拥着几名礼部官员,正从远处快步走来。为首的官员手中,捧着一个用黄绫包裹的长卷。

所有人的心,都揪到了嗓子眼。

“吱呀——”

贡院大门缓缓开启。

几名差役快步出来,在墙边清出一大片空地。随后,那名礼部官员在万众瞩目下,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黄绸长卷徐徐展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