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此人与赵铁柱的富民强兵之论,倒有几分不谋而合。圣贤书院,翰林院经验手册,皆是及时雨。”
他此刻心绪颇佳,对明日的朝会,也多了几分念想。
第二天,太极殿。
文武百官各站两边,殿内鸦雀无声。
李君亦身着龙袍,头戴冕旒,一出现在御座上,山呼万岁的声音便在大殿里回荡开来。
“众卿平身。”
等百官站定,礼部尚书房玄龄手持象牙笏板出列,声音洪亮:“启奏陛下,今科取士已经结束,龙虎榜昭告天下,万民称颂。共取中进士三百八十七人,其中甲科十人,乙科一百二十人,丙科二百五十七人。请陛下示下,如何安置这些新科进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君亦微微颔首,扫视阶下群臣,声音沉稳:“科举是国之大典,为国选才,首重德行与才能。朕已亲自召见过甲科前十之人,都是能用的人才。”
他稍作停顿,声音清晰地传到大殿每一个角落:
“朕意,状元秦无涯,才思敏捷,策论周详,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上,参与修史,并入值文渊阁,参赞机务。”
“榜眼苏子瞻,见识不凡,应对得体,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上,协助草拟诏令。”
“探花李梦溪,沉稳有度,文采斐然,授翰林院检讨,从七品上。”
这三人的任命下来,朝中大臣多半没什么异议,翰林院是清贵的去处,又是天子近臣,给状元榜眼探花,合情合理。
李君亦继续说道:“第四名赵铁柱,策论务实,心怀民生,特授雍州府蓝田县县令,正七品。望你将富民强兵之策,亲自去实践,造福一方百姓。”
这话一出来,朝堂上顿时有些议论声。直接外放做实权县令,对一个刚考中的进士来说,算是破了格的提拔。赵铁柱更是浑身一震,几乎是同手同脚地出列,声音都带着颤:“臣……臣赵铁柱,叩谢陛下天恩!定不负圣望!”
“第五名宋濂,学识扎实,品性端方,授国子监博士,正六品下,负责教导监生。”
“第六名王小二,其言质朴,其心可嘉,授户部度支司主事,从七品,协助核算天下钱粮。”
王小二也是一脸的不敢相信,户部主事官阶虽不高,却是管着钱袋子的要紧部门。
其余甲科四人,也都各自有了去处,有的进了六部观政,有的做了京县的佐官。
随后,李君亦又吩咐:“其余乙科、丙科进士,由吏部与政事堂诸位爱卿商议,酌情授官。或入各部司,或外放州府,充任县丞、主簿等职。务必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臣等遵旨!”吏部尚书与房玄龄等人齐声应下。
一场关乎数百新科进士前程的安排,就在这金殿之上定了下来。
那些金榜题名的学子,很快就要各奔前程,把一肚子学问和抱负,都投入到大唐的建设中去了。
出了太极殿,赵铁柱腿肚子还有点软,他拉了拉身旁的王小二。
“王哥,咱……咱这真要去当官了?我咋还跟做梦似的。”
王小二咧嘴一笑,拍了拍他的胳膊:“掐我一把试试?嘿,铁柱兄弟,以后可得相互照应着点儿!陛下这……真是给咱泥腿子出头天了!”
喜欢开局召唤李儒,权臣全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