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粗竹子条做径条,细竹蔑绕编固定。这回是奔着大鱼去,那个眼儿留的大。很快就编出一个大家伙来,三尺来长,一尺宽的圆柱形就出现在众人眼前。
接下来就是弄那个漏斗形倒须,这东西得更细更柔。保证鱼儿只能进不能出,要不然岂不是成了到此一游玩一个寂寞。
“这不是还剩下很多竹子嘛,照着我打的这个样,你们几个自己动手编上一个。”
纪运把手里的大鱼笼往地上一扔说道。
说上半天还不如让他们动手一把。只有自己动手的东西才会记忆深刻。万一出现什么问题,自己也好当场给解决。
这半天给混的,饭还没吃着,先给逮着忙活这个东西。
这年代能用的东西可不多,基本都是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弄。要不然当年二大爷那个小老头看到自己的那张抬网就两眼放光,想着辙子也给弄到手留在村里。
“愣小子,你这弄个眼小一些的,你当河里的大全像蚂蚁那样多呀!就大运编的那个,三斤往下的鱼儿根本就留不住。”
老西看着自家儿子手里的活儿赶紧说道。
这眼儿给留的有一点夸张,两个大拳头可以进出自由。这个哪儿是逮鱼呀,估计得奔着龙王而去。
“屁大点事儿呀!中间加一道不就行了。还嫌大就再加上一道。”
纪运坐在那里老神在在的说道。
纬条的密度多一些不就行了,不想留眼就全部编织起来。不过这种径条就相对的少一些,编出来的东西偏软。从水底往上提溜的时候有些费劲而己。其他方面还真没有毛病,一样的使用,正常能逮着鱼儿。
在众人一阵忙活之后,几人可算是编出几个还算可以的东西。这下河里的鱼儿可要遭殃,经不住里边美食的诱惑,只要钻进去就别想再出来。
吃过饭之后,纪运待了一会儿就起身离开。离开的原因就是言语上很多时候充满矛盾。用后世的话语来说就是没有达到同频共振。
与其在这里鸡同鸭讲,还不如回家眯上一觉。过些日子自己不得南下那边先探探路,到时候可没有什么可安心休息的时间,倒不如现在先把觉给补足再说。
“还得是六叔你啊!这个法子都敢使出来,你就不怕大运翻脸吗?”
老九在纪运走后对着自己六叔感慨说道。
“你六叔我的脸够大呗。不过话说回来,这半年多,这小子变了不少。这要搁以前准得数落的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