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还记得你的18岁吗 > 第34章 墨源镇的邮戳传承

第34章 墨源镇的邮戳传承

邮戳

太奶奶给林晚一个布包,里面是17件“传承信物”:太奶奶的第一把剪纸刀、祖父的17号齿轮、1980年的桑皮纸……“最底下是给未来孩子的。”林晚翻开最底层,是片新鲜银杏叶,叶脉与她出生那天太奶奶夹在襁褓里的那片完全相同,叶柄处系着祖父用修表游丝编的小环,能套进17号齿轮的齿尖。

林晚把自己刻的铜质邮戳放进布包,与1980年的信物摆在一起,三件邮戳(剪纸、齿轮、铜质)的缺角在阳光下连成直线,像在时光里画了道起跑线。

四、未来的邮戳承诺

(一)给孩子的时光邮戳

林晚给未出生的孩子写“时光信”,17行字组成邮戳。“太奶奶当年也给你写过。”祖父拿出1980年的信,信封上的邮戳是太奶奶剪的,齿孔与林晚现在画的完全重合,信里的“要像银杏一样扎根”,与林晚写的“要像齿轮一样守时”形成呼应,信纸的抬头“墨源镇”三个字,用的是同块木雕印章。

林晚把信放进铁盒,与太奶奶的信、祖父的17号齿轮放在一起,铁盒的锁孔是17号齿轮形状,钥匙由工坊的徒弟锻打,齿纹与1980年修表铺的那把完全相同。

(二)荷池边的传承仪式

2018年秋分,林晚在荷池边立“邮戳传承碑”,碑上的邮戳是17号齿轮与剪纸荷的组合。“碑的朝向与太奶奶1980年立的银杏碑一致。”祖父用罗盘测量,角度17°,与老座钟的钟摆倾角相同。林晚埋下铁盒,位置在她七岁埋第一枚邮戳的正北方17步,荷池的水面映出碑的影子,与1980年太奶奶剪纸坊的窗影重叠,像两个时空的邮戳在水里碰了头。

老座钟敲响17下时,林晚握着太奶奶的剪纸刀、祖父的齿轮,看着工坊的徒弟们在碑前合影,最小的徒弟手里的剪纸,缺角处正好对着碑上邮戳的缺角,像时光在轻轻盖印。

墨源镇的风里,29岁的林晚站在碑前,终于明白邮戳的缺角从不是遗憾——那是留给未来的位置,是太奶奶的期待、祖父的守护、自己的坚持,还有孩子们的好奇,在时光里慢慢拼成的圆。那些申报材料的排列、工坊的工位、给孩子的信,都成了邮戳最坚实的齿孔,盖在人生的第二十九页,而17号齿轮的转动声、剪纸刀的沙沙声,就是这枚邮戳永远的盖印声,把墨源镇的故事,一代一代寄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