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酷爱中华文化的人很多,约翰是其中一个。¨c?n_x.i!u?b¨a¢o+.\n¨e!t.他的父亲老约翰曾在二战时期在京城居住过,收集不少文玩古董带回美国。
约翰这次来华夏,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想买一些华夏文物,趁基金会货运飞机带回去。
文玩古董就是华夏人大部分也是门外汉,懂的不多,约翰一个外国人更别说了。
他参观了博物馆,个别基金会藏品,对大部分书法绘画作品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瓷器类文物看上去都差不多,根本分不清好坏。
他在华夏这些天从友谊商店也买了一些工艺美术品,他知道这些都是近现代物品,没买到老物件,心里难免有遗憾。
那天碰巧见到杨明那个瓜棱瓶,他曾经在美国的博物馆见过,知道大概值五万美金左右。
李丽对他说杨明要五千美金,他毫不犹豫就买下了,他觉得自己捡到便宜了,他可不知道这类瓶子在华夏并不稀奇,价值有限。
李丽带杨明来时,约翰还在观赏瓜棱瓶。特别是那天青色瓶子身散发出的光泽,让他深深迷醉。
李丽路上问过杨明这些物品具体价格,杨明表示粉彩瓶子最低三万美金,超了算她佣金。+j-i/n·c?h_e.n^g*h,b·g\c′.\c*o^m!其余的只要不低于两千美金就行,同样超出部分都算她的。
约翰看过杨明带过来的五件瓷器都很满意,表示都想要,问价格多少?
李丽和他嘀咕一阵子后,告诉杨明,约翰只出五万美金,其中五千还是外汇券。因为他身上只有这些现金了。
杨明听了压根不信这个老外说的身上没钱,估计是压价的花招。
他琢磨一会儿,除了粉彩瓶子,那西件都是那批出口瓷中一般物件,价值不大,就点头同意了。
交易完成,杨明告辞出来,把钱抽出一万二千单独放兜里,在宾馆门口等李丽。
那五千外汇券他留下了,他想去友谊商店买台彩电。现阶段彩电还是紧俏货,去商店几次都没遇到合适的,有票也买不到好的,除非用外汇券到友谊商店买。
好大一会儿李丽才出来,见杨明在路边等她,回头看看宾馆,示意杨明别吱声,跟她朝前走。
在街角绿化带李丽停下来,左右看看,见没什么行人,叹息一声:“这死老外怀疑我了,刚刚在楼上他从窗户边看见你没走,问我了好久,最后告诉我他不再雇佣我了……”
杨明疑惑道:“你们不是……”
李丽白他一眼:“想什么呢,他只是雇我做翻译。_x¢i\a·o_s/h_u/o?g*u.a′i`.!n~e`t\”
杨明尴尬一笑,赶紧掏出钱塞李丽手里:“一万二,外汇券我留着。”
李丽没推辞,把钱装包里嘟囔道:“幸亏去年严打过一次,要不,就咱俩这动静,不知道招来多少顽主佛爷呢。”
“对了,国家汇率只有1比1.5左右,别傻乎乎去银行换,需要换了找我,我给你1比6换。”李丽边推车边告诉杨明。
杨明知道李丽父母以前都是旅游局职工,这方面肯定有关系,点点头答应了。
路上李丽告诉杨明,她想存钱出国,要是再有这样机会就联系他,然后在岔路口冲杨明摆摆手,骑车走了。
看着白衣飘飘美女骑车远去,杨明不觉咂咂嘴叹息,觉得这个女人和刘玉凤一样是个不甘平庸的女子,在这个年代也算是个弄潮儿了。
到家把钱交给杨建军,他交代老爸最好存银行,等以后有机会去国外定副假肢。
杨建军撇撇嘴:“不需要,钱还是放家里放心,我总觉得……赶紧联系你朱伯伯画图纸,这房子能快点建起来最好,万一有个反复,那就抓瞎了。”
第二天,杨明到就近的友谊商店,花五千外汇券买回来一台小日本21寸原装彩电,一台冰箱,一台洗衣机。
回到家杨建军看看东西,动动嘴唇,没发表意见。首到板爷把东西搬完,拿钱出了门,他才冲儿子嘟囔:“尽乱花钱……”
等杨明安装好天线,电视屏幕出现节目,杨建军才静静看着,嘴角露出笑意。
晚上吃饭时,杨建军告诉杨明,他觉得建房那位置开铺子并不算好,虽说离荣宝斋不算远,但还是隔了两个路口,这中间都是大杂院,环境太差。
杨明叹息道:“这琉璃厂东西街上就没有私人店铺,临街商铺都是国家的,压根不可能卖,就是租都不可能,除非像咱们这样买院子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