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就是闻味道,听声音。,零,点\看\书? ?埂·辛?罪~全^真器无论传世还是出土的,都没有刺鼻的酸,臭,呛味儿。
如果表面闻不出来,你就用手在器物上反复快速搓摩,等搓到指头发热,闻指头上气味,老旧器物有种类似发霉的甜味,伪造的则有酸,呛之气。
最后就是听声音了,伪造之物敲击出来的声音亮,还伴有转音,真品敲击声音低沉短促。
综合这几个方面……唉……反正,鉴定青铜器就是靠这些内容鉴定的。
也别把这些方法奉为圭臬,咱今儿拿着介绍的物件……本就是对鉴定方式的一种讽刺。”说到结尾,王世襄心情有些郁闷。
杨明赶紧起身,弯腰给王世襄杯子续上水,坐下来微微一笑:“大爷,您讲的真好,喝口水,歇会儿再讲点儿。
我觉得您讲的内容通俗易懂,我听着心里能明白,趁您今儿得空,再琢磨个内容我听听。”
王世襄端起茶杯呡了一口,呵呵一笑:“行,看你小子今儿学习态度还不错份儿上,再说几句。”
杨明本以为王世襄会回屋里,拿个什么物件出来讲解,没想到他随手拿起地上半截木头条:“简单说说,怎么分辨海黄料子吧!”
杨明咽口吐沫,心想:“能不能换一个?木头条我家一大堆,我都懒得摆弄。,兰?兰/闻/穴? ¨毋/错·内¢容?那怕换个蛐蛐罐儿,说说也行呀!”
王世襄不知道杨明内心深处想法,只管指着木头讲:“这海南黄花梨剖面纹路是斜方向,不像红酸枝,草花梨是大首纹,粗纹。
这种斜纹呈八字状,麦穗状,也可称为麦穗纹。麦穗纹中间有较大空隙,没有毛孔……”
杨明起初不大愿意听,但随着王世襄深入浅出讲解,他倒是收起别样心思,听到心里去了。
“具备这种麦穗纹,还有边上这种点状式纹理,才是真正海南黄花梨特征。
这是两个特点,还有就是光感,海黄木料上下晃动时,它的木质里面会变色儿……”王世襄说到这里,把手里木条晃动了几下……
一上午,王世襄给杨明讲了好几件器物特征,怎样辨别真伪。
杨明觉得王世襄讲的比朱家溍讲解有耐心。
朱家溍讲述,简单首接,言简意赅。面对杨明疑惑,不怎么详细解释,可能认为他学识低,讲了也不明白。/零/点~看`书? ¨勉*肺_粤`毒¢
王世襄不同,杨明只要提出疑问,都会很耐心详细讲解,旁征博引,另辟蹊径,重新表述一遍,首到杨明彻底听懂了,他才开始讲下一段。
两人一个讲的开心,一个听的认真,不觉时间就快中午了。
“吆,这大热天儿,你俩倒是惬意,谈今说古,树荫下乘凉品茗,真羡慕啊。”马都一头汗进院子。
有个男邻居出来搭腔:“王先生说的好啊,我屋里都听入迷了,王先生这学问真不是盖的。
我也喜欢斗蛐蛐,但听了王先生讲解,才明白,合着养虫子还这么多说道,您真厉害!”邻居伸出大拇指,一个劲儿夸奖。
杨明也开始猛奉承,好听话不要钱似的脱口而出。
王世襄心里也很得意,肚囊宽绰,平时没什么机会吐露,今儿借着杨明讨教,把一肚子零碎学问,组织一下,说了个痛快。
邻居说笑几句离开后,三人继续树下喝茶聊天。
当马都看到石桌上那件青铜鼎后,心中彻底放弃幻想,开始感激杨明,这次又托了他一把。
看看快到中午,杨明跑后院,见朱家溍家门还上着锁,摇摇头回来,和王世襄马都一起到街面一新开菜馆吃了顿饭。
王世襄有午休习惯,杨明和马都送别他后,在街上溜达一圈,实在无聊,决定去叶晋饭店鬼混一会儿。
这时代娱乐活动太少,夏天,不是去冷饮店消费,就是去游泳池泡着,或去郊外游野泳。
这些项目俩人都没兴趣,坐公交到了叶晋饭店,发现叶晋在店里,头上伤势己经好差不多,正坐门口吃雪糕。
叶晋见了两人,很开心,闹腾几句玩笑,说起王塑在家写小说事情:“我看了几章,他写的就不叫小说,是说话,大白话。
有些句子连标点符号都忘了点,读起来,那叫一个费劲。说他,他还摇头晃脑说就这风格,爱看不看,爱谁谁……”
马都笑笑:“且写着吧,看他写完后到底怎么样,就他那性子,要不骂街,就不是他了,我估计没杂志社敢发表他大作。”
从两人聊天内容看,好像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