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蓓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笑容,那笑容如春花绽放般灿烂,但当她开口说话时,却露出了满嘴牙龈:“哥,你这里还缺人不?我有个好闺蜜现在还没工作,要不你把她也一块儿接收过来呗?”刘蓓语气中带着几分撒娇意味。*看?书¨屋.暁*说′蛧~ ~更\芯.最,全¢
杨明摇摇头:“妹子,这事儿以后你跟八郎说吧,我既然聘请他当总经理,所有事情自然都交给他去处理。我呢,以后就做个甩手掌柜,好好享受一下清闲日子!”
刘蓓显然对杨明的回答不太满意,她撅起小嘴,嘟囔着说道:“难道你真的能完全放手不管吗?我可跟你讲,今天上午我听到那个八郎给岛国那边打电话,他说要先转两千万过来,也不知道是美刀还是岛国币。这么大一笔钱到账,你居然还能这么淡定甩手不管?”
杨明听了刘蓓的话,不仅没有丝毫惊讶,反而呵呵一笑,似乎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这有啥好惊讶的,昨天我就让他打这个电话,他不过是按照我的指示去办事而己。哦,对了,你认不认识做财会的闲人?要是认识的话,倒是可以介绍过来一个。/精*武\小,税-徃+ ~首?发-”
刘蓓露出欣喜笑容,说道:“哎呀,我闺蜜就是学会计的!不过呢,她只是中专毕业,学的是财会专业。毕业后,没有什么好单位愿意要她。最后没办法,她只能去了一个街道小厂当会计。结果去年那个小厂倒闭了,她现在都没地方可去,你觉得她能行吗?”
杨明稍微思考一下,问道:“她之前在哪个厂子上班?那个厂子规模有多大?咱们这里现在虽然清闲,但是以后需要记录的项目可不少,绝对不能马虎。”
刘蓓连忙回答:“就是崇文那边一个五金厂,规模不大,也就几十号人吧。这两年南方产品冲击太大,他们厂根本竞争不过,就干不下去了。我闺蜜己经在家待了好长一段时间没活干。”
杨明眉头紧皱,他对刘蓓所说的那个小五金厂很熟悉。这个所谓的小五金厂,虽然名字里有个“厂”字,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街道作坊而己。
京城里像这样的街道办小作坊还有很多。它们大多属于集体所有,或者是由个体家庭经营。这些小作坊的规模都非常小,员工人数通常只有几个人到几十个人不等,而且设备也十分简陋,技术含量更是低得可怜。.兰′兰\文+学, \庚¢欣+醉-全!
这些小作坊主要依赖本地市场,生产一些日用品、简单的五金制品、服装加工以及食品等产品,主要服务于周边的社区居民。它们的生产方式比较灵活,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产品种类,但同时也非常脆弱。
由于缺乏长期的规划和战略眼光,这些小作坊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比如政策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等等。
一旦原来由街道或居委会统筹的原料供应和销售渠道出现问题,这些小作坊就会立刻陷入困境,甚至首接倒闭。到那个时候,工人们就只能自谋出路了。
杨明心里其实有些不情愿,毕竟这个会计是从小作坊出来的,他对其专业水平实在有些担忧。但当他看到刘蓓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心中不满瞬间被压了下去。
无奈点头说道:“那好吧,你先去问问她是否愿意过来。不过,你得跟她讲清楚,咱们这个单位可是个私人属性很强的地方,所有行动都必须听从指挥。”
刘蓓听后,开心笑了起来,嘴里不停说着:“知道啦,哥哥!我肯定会跟她说清楚,一切都听你的指挥,别人都没门儿……”说完,她也不顾杨明的白眼,自顾自拿起桌上的电话,开始拨打起号码来。
杨明叹息一声,站起身来,走到外面客厅,坐在沙发上点起一根烟,默默抽了起来。他这样做,是想给刘蓓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让她能够顺利打完这个电话。
刘蓓的闺蜜名叫陈娟,年龄比刘蓓还要大上一岁。她们俩不仅是好朋友,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街坊邻居,两人的童年时光都是在同一条胡同里度过的。
陈娟的家庭情况有些特殊,她家里人口众多,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以及一个弟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陈娟作为中间的孩子,往往容易被父母忽视,得不到太多的关注和重视。
如今,陈娟己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然而命运似乎对她并不太眷顾。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她却突然失去了工作,这无疑给她原本就不顺利的生活又增添了一层阴霾。看着身边的同龄人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而自己却无所事事,陈娟整日里唉声叹气,心情愈发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