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遭殃…真打起来,咱们这些当兵的,还不是先死的命…”
流言迅速发展从“是河内兵干的”,迅速演变成“就是杨丑指使的”。
再到“杨丑不愿去徐州赔罪,要拉着整个河内一起陪葬”。
几乎就在军营谣言开始扩散的同时,怀县的大街小巷、茶肆酒馆、坊市角落,也悄然出现了类似的议论。
陈氏商铺那位精明干练的掌柜,早己得了张羽的密令。伙计,走街串巷的小贩、甚至街头的闲汉,都成了谣言绝佳的载体。
“……听说了吗?府君仁义啊!为了咱们河内数十万百姓免遭兵祸,要拿杨将军的人头去给徐州赔罪呢!”
“真的假的?府君真这么说了?”
“那还有假?郡守府里传出来的!府君亲口说的,‘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能连累无辜百姓’!杨将军干了那等天怒人怨的事,府君这是大义灭亲啊!”
“唉,府君真是仁厚…可杨将军…能答应吗?他那脾气…”
“不答应?由得了他?府君那是顾全大局!要我说,就该这样!凭什么他杨丑惹的祸,要咱们全河内跟着遭殃?刘备的大军是好惹的?”
“对对对!府君仁义!支持府君!”
“支持府君!惩办凶手!保全河内!”
“惩办凶手!保全河内!”
街头巷尾的议论声,渐渐汇聚成一股隐形的民意浪潮。底层百姓不懂什么大道理,他们只关心自己的身家性命。
谁能让战火远离,谁就是仁义!张杨大义灭亲、为百姓挺身而出的形象,在陈氏商铺不遗余力的渲染下,竟被迅速树立起来。
与惹祸不愿负责、要拉着大家一起死的杨丑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军营的恐慌,街头的“民意”,两股暗流在怀县这座城池里交汇。谣言如同雪球,越滚越大,越传越离谱,也越传越真实。
“杨将军要反了!他抗命不从,正在调集亲兵,准备先下手为强,对付府君!”
“府君己经下了密令,今晚就要动手拿下杨将军!”
“杨将军的亲兵营己经戒严了!刀都磨快了!”
“太守府那边也戒备森严,弓弩都上墙了!”
……
整个怀县上空,仿佛笼罩了一层无形的、令人窒息的阴云。
市井小民行色匆匆,面带忧惧。商贾们悄悄收拾细软,准备随时跑路。
就连平日里吆五喝六的泼皮闲汉,也收敛了许多,躲进了阴暗的角落,警惕地观察着风声。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肃杀之气,弥漫在怀县的每一个角落。
谣言如同长了翅膀的毒蜂,终于在杨丑暴跳如雷的咒骂声中,狠狠蜇进了他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