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战场上,只剩下满地狼藉和投降士兵高举的双手。
……
当第一声破城的炮响回荡在辽源城上空时,城内的权贵们早己收拾细软准备逃命。
县长府邸的后门,几辆装满箱笼的马车正悄悄驶出,车轮上裹着棉布以减小声响。
守备团李团长更是狡诈,早己换上粗布衣裳,脸上还抹了煤灰,活像个逃难的老农。
北门外三里处的杨树林中,36师特务连的士兵们正屏息以待。
突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来了!"连长举起望远镜,只见县长家的鎏金马车在十几名护卫簇拥下狂奔而来。
"准备绊马索!"随着一声令下,两条粗麻绳瞬间绷首。
疾驰的骏马被绊得人立而起,华丽的马车轰然侧翻,箱笼里的银元、珠宝撒了一地。
县长肥胖的身躯从车厢里滚出,正好跪在持枪的士兵面前。
南门的伏击更是戏剧性。
化了妆的李团长混在逃难百姓中,正暗自庆幸躲过一劫,却被哨兵一声喝住:
"这位'老农',您脚上的军靴可真亮啊!"
原来他仓促间忘了换下那双锃亮的军官马靴,在灰头土脸的难民中格外扎眼。
城内,失去指挥的守备团士兵很快成建制地放下武器。
他们排着队走到指定地点缴械,不少人甚至主动帮忙维持秩序。
"早听说36师不虐待俘虏,"一个老兵边交枪边对同伴说,"咱们算捡回条命。"
而那些平日欺压百姓的地主私兵则像无头苍蝇般在街巷间乱窜。
有人试图藏进妓院,有人躲进粮仓,更有甚者想扮作伤兵混出城去。
最终,两百多名私兵被压缩到城隍庙内,在机枪指着大门的情况下,不得不举手投降。
最讽刺的是,当清点战利品时,士兵们在县长马车上发现了一份名单!
上面详细记录了所有参与抵抗的地主和军官。
这份本想带走去新地方继续作威作福的"护身符",如今成了清算他们罪行的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