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杨不凡的部队在阅兵式上展示出超越普通督军的武装力量后,整个东北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西平这座不起眼的边陲小城。.d.n\s+g/o^m~.~n*e?t~
尤其是其军工生产能力,成为了各国情报机构最迫切想要破解的谜题。
西平城北工业区终日笼罩在浓密的烟雾中,三十七根高耸入云的烟囱不间断地喷吐着灰黑色的浓烟,将方圆数里的天空都染成了压抑的铅灰色。
新建的兵工厂区内,机械运转的轰鸣声昼夜不停,蒸汽锤有节奏的撞击声甚至能传到五里外的居民区,让当地人戏称这是"不眠的钢铁巨人"。
杨不凡此刻正站在兵工厂中央瞭望塔的最高层,透过特制的防弹玻璃窗,俯瞰着脚下这片精心打造的"烟雾弹"工业基地。
他的嘴角扬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这些看似繁忙的表面工程,实际上正在完美地执行着双重使命:
既迷惑了各方势力的视线,又为深山中的红警基地提供了绝佳的掩护。
"报告指挥官,今日第三批装甲车己经完成组装。"
卫兵张龙递上最新的生产报表。
杨不凡微微点头,目光转向远处的试车场。
在那里,又一批新下线的装甲车正轰鸣着驶出厂房,夕阳的余晖照射在车身上刻意喷涂的"KRUPP"德文标识上,反射出刺眼的金属光泽。
"让外界继续猜去吧。"
杨不凡轻声自语,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
他知道,此刻至少有十几个国家的间谍正在工业区外围活动,试图窥探这里的秘密。_鑫¨完?本/鰰.栈^ ¨免*肺-跃·独\
但他们永远想不到,眼前所见的一切都只是精心设计的幌子。
在更隐蔽的山区,真正的红警基地,随时可以生产出足以惊掉全世界人下巴数量的武器装备!
西平城北的浓烟与噪音,正是保护这个秘密的最佳屏障!
……
清晨的薄雾中,德国克虏伯公司首席技术顾问汉斯·克劳斯站在西平兵工厂的铸铁大门前,深蓝色的眼眸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这位来自鲁尔区的军工专家紧握着手中的生产报表,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在他面前,十数辆满载军火的卡车排成长龙,发动机的轰鸣声与卫兵的口令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令人震撼的工业图景。
"这简首违背了物理常识!"
汉斯用德语喃喃自语,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
仅仅一个月前,他亲眼见证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却奇迹般地矗立起一座占地数公顷的军工复合体。
十二座标准化厂房呈放射状排列,中央动力车间的烟囱昼夜不停地喷吐着蒸汽。
当汉斯走进一号装配车间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流水线上,一支支崭新的毛瑟步枪以惊人的速度组装完成!
"月产两千支?"他快速心算着,"这需要至少两百台精密机床和..."
身旁日本三井商社代表佐藤的惊呼打断了他的思绪。/薪\完*夲¢鉮!戦_ *哽·新_嶵·快-
"克劳斯先生,贵公司提供的设备清单上明明写着只有五十台机床!"
佐藤压低声音,手中的算盘珠子发出不安的碰撞声。
汉斯没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越过忙碌的流水线,死死盯着车间尽头那扇紧闭的钢制大门。
门口站着西名全副武装的哨兵,胸前的"36师技术处"徽章在灯光下泛着寒光。
与此同时,在三百米外的试车场上,法国驻奉天武官杜邦上校正经历着类似的震撼。
他手中的高倍率望远镜突然剧烈晃动起来,五辆新下线的装甲车正在进行极限爬坡测试,其中领头的车辆展现出的机动性能让他浑身战栗。
"圣母玛利亚..."
这位参加过多场战役的老兵失声惊呼,
"那个传动系统的转向比至少达到1:3.5!"
杜邦的笔记本上,雷诺FT与西平装甲车的对比数据触目惊心:前者需要14秒完成的转向动作,这里的装甲车仅用5秒就能完成。
更令他毛骨悚然的是,在测试车辆急停时,他分明看到了液压减震系统特有的缓冲轨迹。
这套连法国都还停留在图纸上的技术,居然在中国东北的一个地方军阀工厂里实现了量产。
"立刻给巴黎发报。"
杜邦对副官厉声说道,声音因激动而嘶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