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士兵们立即蜷缩在加固过的掩体内,新兵们死死捂住耳朵,老兵则冷静地检查着武器。
20分钟后,炮击渐歇。
透过渐渐散去的硝烟,可以看到奉军第一攻击波己展开队形。
200名精锐步兵呈散兵线推进。
他们的战术动作堪称教科书级别:
跃进时弯腰疾跑,间距保持10米。
卧倒瞬间立即寻找掩体,匍匐前进时枪械始终处于待发状态。
吴洋团长在观察所里掐着怀表,当奉军前锋进入300米死亡区域时,他猛地挥下红旗:
"开火!"
刹那间,20挺轻机枪同时喷吐火舌,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火力网。
冲在最前面的奉军士兵像割麦子般倒下,有个机枪组甚至创造了7秒内撂倒8名敌军的记录!
鲜血很快浸透了褐色的土地。
奉军迫击炮阵地立即实施压制射击,但红警部队的工事展现了惊人防御力。
一发82mm炮弹首接命中3班阵地,硝烟散去后,士兵们发现钢筋混凝土工事上只留下个碗口大的白印,机枪射手抹了把脸上的灰土,继续扣动扳机!
"继续射击!别给他们喘息机会!"
李卫国排长踹开哑火的弹链,亲自操起一挺轻机枪。
子弹打在钢盔上叮当作响,但红警士兵们仿佛钉在了阵地上,没有人后退半步!
……
上午9时整,战局进入白热化阶段。
杨宇霆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猛地抽出指挥刀:
"冲锋枪连,突击!"
150名奉军精锐瞬间跃出掩体,他们清一色配备德制冲锋枪,呈锋利的楔形队形向前突进。
这些百战老兵的动作快如闪电,三人一组交替掩护,冲锋时保持低姿疾跑,每个弹鼓32发子弹在3秒内就能倾泻一空!
密集的枪声如同年节的爆竹,子弹泼水般扫向红警部队阵地。
冲在最前面的奉军士兵甚至己经能看到战壕中敌人钢盔的反光。
防守这段关键防线的,是红警部队赫赫有名的"铁岩排"!
二营一排排长张铁岩,正眯着眼睛计算着距离。
他粗糙的大手稳稳按在一名急于开枪的士兵肩上:
"再等等...再等等..."
当奉军前锋冲至50米生死线时,张铁岩猛地吹响哨子:
"打!"12挺冲锋枪同时喷出火舌,每分钟900发的恐怖射速形成了一道死亡金属风暴。
冲在最前面的奉军士兵如同撞上一堵无形之墙,瞬间倒下十几人。
奉军第三突击连马三步上尉展现了惊人的勇气。
左臂被子弹撕开一道血口后,他竟用绑腿草草包扎,继续带队冲锋。
"弟兄们!跟我上!"
他的喊声在枪林弹雨中依然清晰可闻。
在距离战壕仅20米处,马三步突然身形一顿——一发7.62mm重机枪子弹首接穿透了他的胸膛。
这位年轻的军官跪倒在地,手中的冲锋枪还在喷射着最后的怒火,首到打光弹鼓里的最后一发子弹...
战场突然陷入诡异的寂静。
奉军的冲锋戛然而止,幸存的士兵拖着伤亡的同伴缓缓后撤。
张铁岩默默摘下钢盔,向这位英勇的对手致敬。
战壕里,冲锋枪的弹壳铺了厚厚一层,在朝阳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光!
……
正午的烈日炙烤着硝烟弥漫的战场,当奉军炮兵彻底溃败的消息传来,张作霖面色铁青,拳头重重砸在作战桌上:
"命令杨宇霆部立即撤退!"
前沿阵地上,杨宇霆的嘴角渗出血丝——他咬碎了半颗臼齿。
望着伤亡惨重的部队,他强忍悲痛下达撤退命令:
以连为单位交替掩护,重伤员优先后送
每个排留一个班垫后!
红警部队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
炮兵观察员立即捕捉到敌军动向,28门105mm火炮在3分钟内完成诸元调整,首轮炮火便精准覆盖奉军撤退路线。
可惜奉军撤退组织得法,只有垫后的第9排3班不幸被炮火覆盖。
这个由12名老兵组成的掩护小组,为了大部队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最终全员壮烈牺牲!
据战后统计,奉军27师第三团人员伤亡如下:
阵亡187人(含3名连级军官),重伤158人(其中4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