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刚染白东边的山尖,秦铁柱就己经收拾好了进山的行装。+优′品,小~说/枉, ~首`发?他特意多带了一副绑腿和一件蓑衣——昨晚周晓兰托妹妹小丫捎来口信,要跟他一起去西山深处采药。
"柱子,路上照看好晓兰。"母亲往他布袋里塞了三个杂面馍馍,又递过一个小瓷瓶,"这是驱蛇粉,洒在裤脚。"
秦铁柱点点头,检查着背篓里的工具:弓箭、绳索、药锄、几个空布袋,还有周晓兰昨天落在他这儿的鱼笼。想到今天要教她编更复杂的倒须笼,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村口老槐树下,周晓兰己经等在那里。姑娘今天穿了件靛青色的短褂,头发编成一条粗辫子垂在胸前,背上的竹筐里放着镰刀和小药铲。看见秦铁柱走来,她眼睛一亮,随即又故作严肃地板起脸:"迟了半刻钟。"
"路上看了下陷阱。"秦铁柱接过她的竹筐,把自己准备的蓑衣递过去,"今天可能下雨。"
两人一前一后走上山道。五月的山林郁郁葱葱,野蔷薇开得正盛,粉白的花朵点缀在翠绿之间。秦铁柱走在前面,用柴刀劈开挡路的荆棘,不时停下来等周晓兰跟上。
"等等!"走到半山腰时,周晓兰突然拉住他的衣角,指着地上几处模糊的印记,"这是..."
秦铁柱蹲下身,手指轻轻抚过泥土上的凹痕。脚印很新鲜,不超过两天,而且不是村里人常穿的草鞋印。
"皮鞋。"他低声道,"至少三个人。"
脚印延伸向西北方向,正是他们今天要去的深山。秦铁柱眉头微皱——这年头能穿得起皮鞋的,不是干部就是...他想起周村长说的刘富贵可能在青龙峡出现的消息。
"还去吗?"周晓兰小声问,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辫梢。
秦铁柱沉思片刻,从背篓里取出弓箭:"跟紧我。·天¨禧_暁\税`网¢ ¨勉·肺`跃?犊-"
山路越来越陡,林木也愈发茂密。阳光被层层叠叠的树叶过滤,只剩下斑驳的光点洒在铺满腐叶的地面上。秦铁柱走得很慢,不时停下来观察西周,耳朵捕捉着山林中最细微的响动。
"看那儿。"他突然指着不远处一棵被剥了皮的桦树。树干上刻着个奇怪的符号:一个圆圈,里面画着十字。
周晓兰凑近看了看:"不是猎人的标记。"
"土匪的暗号。"秦铁柱用泥土抹掉了记号,"意思是'安全,可停留'。"
姑娘倒吸一口冷气:"刘富贵真的..."
"嘘——"秦铁柱突然捂住她的嘴,拉着她蹲进灌木丛。几秒钟后,远处传来树枝断裂的声音,接着是男人粗哑的咳嗽声。
两人屏住呼吸,透过叶缝看见三个穿黑衣的男人扛着麻袋走过。领头的是个络腮胡,腰间别着把盒子炮——这年头能带枪的,绝非善类。
等脚步声彻底消失,周晓兰才敢喘气:"他们在运什么?"
"不知道,但肯定不是好事。"秦铁柱记下那几人离去的方向,"今天先采药,回去告诉你爹。"
又走了约莫一个时辰,他们终于到达目的地——一片背阴的陡坡。这里土壤湿润,苔藓厚得像地毯,正是野生药材生长的好地方。
"分头找,别走远。"秦铁柱取下药锄,"主要找七叶一枝花和天麻。"
周晓兰点点头,拿着小铲子向右侧搜索。秦铁柱则往左走,很快在一丛蕨类植物下发现了目标——几株叶片呈轮生状的植物。他小心地拨开腐叶,露出下面黄褐色的块茎。
"晓兰!过来看!"
姑娘闻声跑来,看见他手里的药材后眼睛一亮:"天麻!这么大!"
"起码长了五年。"秦铁柱用药锄慢慢刨开周围的泥土,"你爹的风湿病,用这个泡酒最好。/齐\盛.暁*税·枉? ¨嶵*新·漳_结-哽*新?哙·"
正说着,他忽然感觉药锄碰到了什么硬物。拨开泥土一看,竟是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盒子己经腐烂,露出里面几枚黄澄澄的东西。
"这是...子弹?"周晓兰好奇地拿起一枚。
秦铁柱心头一跳。这是7.92毫米毛瑟步枪弹,抗战时期主力步枪用的弹药。为什么会埋在这里?他数了数,整整二十发,保存完好,随时可以击发。
"收好,别让人看见。"他迅速把子弹包进布帕,塞进背篓最底层。这发现比药材重要多了——如果刘富贵一伙在找这个...
正午时分,两人在一处溪流边休息。秦铁柱砍了根细竹,教周晓兰做倒须鱼笼。这种笼子入口处有倒刺般的竹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