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五十年代的猎人传奇 > 第八十八章 松香引路

第八十八章 松香引路

的影子拉得老长时,他推开院门。背篓里是油桐叶包裹的狍子肉、卷好的狍子皮,粗陶罐里的松脂金黄诱人。手里提着那捆碧绿的蕨菜和野芹菜。

“哥!蕨菜!”小丫像只小鹿般蹦过来,发辫上的桃木发卡欢快地跳跃,眼睛盯着那捆嫩绿的野菜。

“好嫩的蕨菜!”周晓兰抱着秦晓柱从灶房出来,娃娃穿着她新绣了紫花的小肚兜,咿咿呀呀地伸手去够那抹绿色。她接过蕨菜和野芹菜,脸上是温婉的笑意,“正好,晚上添个新鲜。”

父亲秦老汉放下手里正劈着的橡木柴,大步走过来,接过那沉甸甸的粗陶罐,凑近闻了闻:“好松香!透亮!赶明儿把锄头把、镰刀把都抹一抹,防裂还防虫!”他掂了掂那卷狍子皮,又看看背篓里的肉,那条伤腿稳稳站着,腰板挺首,“这皮子硝好了,能给晓柱拼个小褥子,又轻又暖。”

晚饭的香气里添了山野的清新。金黄的玉米碴子粥热气腾腾。灶上,新铁锅里炖着切成小块的狍子肉糜,混着新采的野芹菜段,清香扑鼻。一盘清炒嫩蕨菜,碧绿油亮,只用了几滴新炼的猪油和粗盐。一盘凉拌的萝卜缨子(自家菜畦刚拔的),淋了野蒜泥和醋。主食是厚实的玉米面贴饼子,一面焦黄酥脆。

父亲盘腿坐在蒲团上,抓起一个焦黄的贴饼子,掰开,狠狠夹了一大筷子油绿的炒蕨菜塞进去,满足地咬了一大口,咯吱作响:“鲜!这开春的蕨菜,嫩得掐出水!”他说话中气十足,面色红润,那条伤腿随意地盘着,脚踝粗壮有力。

周晓兰小心地把炖得软烂的狍子肉糜和野芹菜吹凉,喂给怀里的秦晓柱。小家伙吃得津津有味,小手还想去抓母亲筷子上的蕨菜。

“小丫,多吃点蕨菜,”母亲把一块没刺的、炖得软烂的狍子肝夹到她碗里,“这菜养人,你哥跑山辛苦,你也跟着多认认山货,瞧你搭的松枝,香着呢。”她气色明显好了许多,脸颊有了血色,眼角的愁苦淡去不少。

小丫用力点头,飞快地扒完碗里的饭,跑到绳栏下。她踮着脚,小心地整理着新添的油松枝,让松塔朝外,又轻轻摸了摸旁边艾草晒蔫的叶子。然后跑回屋,拿出她那个宝贝的黄草纸本子和铅笔,趴在炕沿上,借着熊油灯的光,歪歪扭扭地画下一枝松枝,旁边笨拙地写上“松”字。

次日,秦铁柱没进山。他套上驴车,拉着硝好的几张兔子皮、狍子皮和两大串咸鱼干去了公社。山货站的老张对那张完整的狍子皮赞不绝口:“毛色好,板子韧,没破洞,一等一!”算盘珠子又是一阵欢快的噼啪。除了旧币和毛票,这次还换到了一张难得的“布票”和一小块珍贵的蓝靛染的土布。

供销社里,秦铁柱用布票和一部分钱,给小丫和晓柱扯了几尺细软的棉布(预备做夏衣),给周晓兰买了包彩色头绳。又用剩下的钱,买了一大块粗砺但厚实的土肥皂(洗衣洗澡用),一小包珍贵的红糖(给母亲和晓兰),还有几根更粗长的铁钉和一小卷细铁丝——他打算加固门窗,再给绳栏添一层支撑。

回程,新买的物件用粗纸包好,放在驴车上。推开院门,小丫正踩着小板凳,用一根细木棍,小心地将绳栏中层有些下垂的一串山里红干往上托了托。父亲则拿着新买的铁钉和斧头,正对着西厢房那扇有些晃动的旧木门比划。

“布!红糖!”小丫回头,眼睛亮得像星星,鼻尖沾了点灰。

周晓兰抱着孩子出来,看到秦铁柱递过来的彩色头绳和细棉布,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晕,眼神温柔。秦晓柱伸出小手,好奇地去抓那鲜艳的头绳。

“好!这钉子够粗!”父亲接过铁钉,掂了掂,咧嘴一笑,露出结实的牙齿,“正好把那扇晃荡门给钉结实了!还有这铁丝,绳栏能再绷一道横筋!”他行动利索,立刻搬来垫脚石,叮叮当当地干起来。那条伤腿蹬在石头上,稳如磐石。

新买的细棉布和头绳被周晓兰珍重地收进炕梢的小木箱里。小丫拿着属于自己的那块小花布,爱不释手地摸了又摸。粗肥皂放在灶房窗台,红糖则被母亲小心地收进装细粮的小瓦罐里。

傍晚,新加固的木门开合顺滑,不再吱呀乱响。绳栏中层新绷了一道细铁丝,承托着累累的干菜和药草,更显丰盈结实。灶房里飘出新米混合着红薯块的香气(用红糖和布票换了些细粮)。新买的细棉布铺在炕上,周晓兰正用新针和彩色丝线,在灯下细细地缝着小丫的新褂子。

熊油灯的火苗跳跃,稳定明亮。昏黄温暖的光晕透过高丽纸窗,清晰地映出一家人围坐的身影,投在厚实的新泥墙和更加稳固丰盈的绳栏上。绳栏间,皮毛、干菜、药草、青松枝的影子交织晃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