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规定的法定接受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是七周岁,但也有一部分儿童推迟到七周岁才入学,江弦生就属于那一部分儿童,或者说整个江边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几乎都是六岁以后才得以上学。~白-马^书^院* ·已_发,布·醉-薪¢漳*踕^华夏的基础社会福利是完善的,但资源始终是有倾斜的,大城市自然不用说,等落实在偏远的黔城,许多东西都有所不同,教育自然也是一样。黔城的教育资源比起京市可谓是天差地别,师资有限,教学环境、设备等各项条件也有限,尤其是在江弦生还小的时候,黔城才刚刚摘了贫困地区的帽子。
能够吃饱穿暖,就已经让福利院的孩子们满足了。
“哈——”
冬日的黔城很冷,很冷,小小的江弦生看着窗外的雨,对着窗户上的玻璃哈了口热气,热气打在玻璃上因着内外的温差,很快热气被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一片小小的水雾。-1?6_x¨i+a′o*s,h?u`o?.*c·o~m¢
冬日的京市也很冷,但黔城的冷是和京市是不一样的冷,京市气温虽低,但空气相对干燥,室内基本也装有暖气。但黔城不同,黔城地处西南,整个省被大量的山地和丘陵包围,几乎没有平地,即使是夏日湿度也很高,更不要说冬天,黔城没有统一安装的暖气,那时也少有人会在家中装暖气,更不要说江边福利院了。
所以,黔城的冬天很冷,而大雨让黔城的冬日更冷了几分。
那是几岁的时候呢?也许是五岁,梦境里幼小的江弦生还没能到去上学的年龄。趴在窗户前的孩童,伸出冻得通红的小手,用短短的指头在水雾上歪歪扭扭的写下一个“江”字。
小小的江弦生字写得并不好看,福利院定期有人来给孩子们上课,教授一些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小江弦生也因此得以识字启蒙,但小江弦生学会的字并不多,还不能独立看完院内的儿童绘本。/墈+书?君? !勉¢肺+粤+犊*
姓名是小江弦生为数不多能顺利写完的字,虽然写得有些难看,比不得后来在舒明言指导练习下的工整,但对于那时的小江弦生来说,能够认字、写字,就已经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快乐的事情。
小江弦生又朝着窗户哈了一口气,用食指想要继续写下“弦”字,弦字的弓旁弯折有些多,让小江弦生写得有些困难,好不容易歪七扭八地写完了一半的“弓”旁,正要继续写另一半的“玄”字时,院长妈妈的呼喊声就从前方传来。
院长妈妈唤得很急,小江弦生知道是在喊她吃饭了,福利院总是要孩子们都到齐了才会开饭,差一个孩子都不行,所以听到院长妈妈的声音,小江弦生就知道应当是只差她了。看着窗户上自己没写完的字,小江弦生有些不舍,但也知道不能写完了,吃饭是福利院孩子们的头等大事,去得太晚会被大家埋怨,小江弦生只好恋恋不舍地跳下板凳,迈着小短腿朝着院长妈妈跑去。
跑着跑着,小小的江弦生回头看了一眼窗户,哈出的一口热气终究无法长久留存,“江”字已化去一半,小江弦生感到有些难过,但时间不允许她停留,于是回头跑得更快了。
那未写完的“弦”字,部首的“弓”也在慢慢消失。
走廊里的灯被按下关闭,走廊回归黑暗,窗上的文字也消失不见。
只有窗外的雨,还在长久地下着。
第30章 肃城时光贰
天空还是漆黑一片,冷风呼呼吹着树枝,好似不把叶片吹落不罢休似的。酒店陆续有房间亮起灯来,剧组工作人员与演员们相继起了床,舒明言也不例外,今日要拍的场景需要晨光初现,相较于用后期处理童万里更喜欢用真实场景,所以天未亮就都起床准备起来。
梦境退去,江弦生迷糊着醒来时,舒明言已经洗漱完毕正在穿衣。舒明言很是小心,生怕吵醒了江弦生,不仅动作轻缓,连灯都只开了卫生间的灯。但到底是身边少了温度,江弦生习惯性地伸手在床上探来探去,没有摸到想要的体温,江弦生挣扎了一会便揉着眼睛坐了起来。
“阿言?”江弦生声音沙哑,带着未睡醒的迷茫,被子从肩上滑落,让空气中的凉意钻了进来。
正在穿衣的舒明言闻声转头看去,一边向床边迈出脚步,一边抬手将最后的外套穿好,走到床前伸手轻轻抓住江弦生揉眼的手,“别揉,对眼睛不好。”将手从眼上拨开,又捧住她的脸,呼吸凑了过去落在江弦生脸上,放柔了嗓音道:“吵醒你了?”
“没有,只是……你不在”江弦生很享受这种耳鬓厮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