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锚。
他们还在岸边搭建了一些简易的炮台,将火炮和步枪安置在上面。
并且在一些显眼的地方设置了伪装的炮台,插上旗帜,让太平军误以为是真正的火力点,从而消耗太平军弹药。
叶长春下令绿营兵全程配合。
当太平军战船靠近焦山时,突然发现江面上有许多铁链和铁锚。
一些战船被铁链缠住,无法前进,顿时阵型大乱。“不好,又中了清妖的诡计了!”罗大纲无奈的叹息一声。
他发现李世安与循规蹈矩的其他清军完全不一样,其他的清军要么不战而逃,要么一触即溃,要么傻傻硬拼。
那些有才能,有能力的人,因为朝廷的规矩,打了败仗或丢城就自杀。
生怕连累家人,被抄家,
初期的过程相当死板,两个极端化,不是保存实力,就是畏战不前。
或者明知实力悬殊,也不会灵活变动,动不动就以死殉国。
现在遇到李世安这样诡计多端,不按套路出牌的人,一时还真不适应。
“罗将军,先不要慌,让炮兵先把铁链炸断。”吴如孝喊道。
罗大纲连忙下令:
“炮队,集中火力炸断铁链!步兵做好准备,一旦铁链清除,立刻登岸。”
书中说明:看到这里必定不少人感觉这里有些太过于夸张不现实。
但现实就是,
在1853年的战争中,“铁索拦江”和“火炮炸铁链”的战术组合是合理且常见的,符合当时的军事技术和战略需求。
铁索拦江是一种传统的军事防御手段,用于封锁江面,阻止敌方船只通过。
清军和太平军都装备了各种类型的火炮,包括实心弹和链弹,
这些弹药可以对铁链造成破坏。链弹尤其适合攻击战船的桅杆、风帆和索具,对于破坏铁索拦江有一定的效果。
不过,炮弹的精准率有限,
即使经过精心计算和调整,也难以保证每次射击都能精准命中铁索。
需要多次试射并根据弹着点进行修正,逐步接近目标,集中多门火炮进行齐射,以覆盖目标区域,提高命中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