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海军官兵若干(附具体需求岗位及人数),恳请委员长基于民族大义,予以支持。
电报内容在国府高层小范围内引发轩然大波。
军政部长何长官拍案而起:“荒谬!赤匪要建海军?还要我们给水兵?这是资敌!是叛国!领导万万不可答应!”
参谋总长陈程眉头紧锁:“八路军此举,其心叵测!若真让其得了水师,如虎添翼,将来必成心腹大患!”
戴长官阴恻恻地补充:“据我的人汇报报,林小川此人确有鬼神莫测之能,但海军非儿戏。即便他们真弄到几艘船,没有人才也是废铁。我们正好借此机会,或可安插人手…”
宋子文则从财政角度考虑:“给可以,但必须让他们用真金白银或者战略物资来换!不能白给!”
高层会议上吵成一团,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以光头对他们的深恶痛绝,此事必然断然拒绝,甚至可能借此大做文章。
然而,当侍从室主任将会议记录以及众人意见呈给上峰时,光头只是静静地坐在窗前,看着外面山城迷蒙的雾气。他脑海中闪过林小川给他看的那些后世影像:碧波之上,劈波斩浪的庞大舰队,舰艏飘扬的旗帜… 也闪过“黄埔课堂”里那个被戏谑的“微操校长”形象。
他提起笔,在电报批复页上,只写了三个字:
“照准。速办。”
签上了自己的名字:XXX
没有附加任何条件,没有要求回报,甚至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当批复下发,何长官、陈程、戴长官等人看着那三个字,全都目瞪口呆,面面相觑,仿佛不认识那笔迹一样。领导…这是怎么了?被八路军灌了迷魂汤?还是…另有什么深不可测的谋划?没人能理解,但命令己下,只能怀着满腹狐疑和不甘,开始从被封锁在长江内河、几乎无所事事的海军残部中,“挑选”人员多为不受重用或被视为“刺头”的官兵,准备北送。整个国府高层,笼罩在一片诡异而困惑的气氛中。
镜头转回太原的春节宴席。
旅长从震惊中恢复,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决心的火焰:“好!小川,你这个想法,很好,却也正当时!山东,是得要!出海口,是得要!海军…更是得要!有了自己的海,腰杆子才能真正硬起来!” 他看向徐俊,“徐俊同志,训练水兵和配套的事情,你和王永琪同志多费心!需要什么支持,尽管提!”
他又看向在座的边区建设负责人:“海军是长远大计,但咱们脚下的根基更要打牢!说说看,这半年,咱们山西的家底,攒得怎么样了?”
建设负责人立刻拿出一份报告,声音洪亮,充满自豪:
公路:“同蒲线”南北主干道(大同-太原-风陵渡)修复贯通,标准达到可通行59式坦克及重型卡车;新建、整修连接主要县城及资源区的二级公路网超过1500公里,初步形成省内交通骨架。
铁路: 正太铁路(石家庄-太原)恢复通车,并开始进行加固和复线改造的前期勘测;同蒲铁路南段(太原以南)修复进展迅速,预计年中可全线贯通;太原火车站完成现代化改造(增设月台、货场、简易调度系统),成为枢纽;大同、临汾、运城等主要站点重建或扩建工程过半。
能源基石:大同、阳泉、西山等主要煤矿完成初步整顿,引入部分机械化设备(风镐、矿车),产量恢复至战前70% 以上,基本满足根据地工业及民用需求;小型火电厂在太原、大同等城市开始建设。
工业萌芽:太原兵工厂产能全开,除维修装备、生产弹药外,己能小批量仿制56式半自动步枪核心部件及60迫击炮;红星食品厂成功投产;一批小型纺织厂、农具厂、被服厂、建材厂(水泥、砖瓦)在各地兴建,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农业恢复: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边区政府组织兴修水利(修复渠系、新建小型水库),推广良种和简单农技;加上相对和平的环境,预计开春后夏粮收成将有显著提升。
人才培育: 各类技术培训班(机械、土木、采矿、医护、会计)在各县开办,结合工地实践,培养出第一批根据地自己的技术骨干数千人。吉田、中岛等俘虏技术官“贡献”不小。
“总之,”建设负责人总结道,“山西,正在从战争的废墟上站起来!交通网在延伸,工厂的机器在轰鸣,矿山的煤炭在涌出,农田等待着播种!我们有信心,为下一步的战略行动,提供坚实的后方保障!”
尾声:海天的召唤
宴会散去,己是深夜。太原城依旧沉浸在节日的余韵中,零星的鞭炮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