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重型装备的吊装。坚固的混凝土码头在延伸,旁边是正在浇筑的巨型油库、弹药库和维修车间的外壳。先进的雷达站和通讯天线塔在制高点架设。整个工地弥漫着焊接的火花、混凝土的粉尘和机油的味道,一派热火朝天。
* **舰队的威严:** 港口外,暂时锚泊着联盟舰队的部分力量。“惊雷”号驱逐舰和“狂澜”号巡洋舰如同忠诚的卫士,舰炮指向外海。庞大的“巨鲸级”补给舰正在为它们进行海上补给作业,粗壮的输油管和补给索道在空中连接,场面壮观而高效。¨微?趣′暁?说.罔· ·庚_辛.罪·筷¢那两艘“深渊级”核潜艇则如同幽灵,极少露面,更增添了联盟海军的神秘与威慑力。
“这才像个样子!”叶大少站在新建的临时指挥塔上,俯瞰着宏大的建设场面,意气风发。“等这里建好,‘镇岳号’就能常驻!这里将是帝国……联盟海军西加勒比海的总枢纽!进可威胁巴拿马运河,退可拱卫整个联盟西翼!”
**生命线:帝汶的馈赠与牙买加之变**
就在娜美一行视察期间,金斯敦港的另一侧民用码头,迎来了帝汶岛的第二批大规模援助船队。两艘万吨级货轮缓缓靠岸,船体上“圣女联盟”的标志在阳光下闪耀。
卸货的场景同样壮观:
* **粮食的海洋:** 传送带将一袋袋印着爪哇农场商标的大米、面粉、玉米倾泻而下,堆积成一座座白色和金色的山丘。成箱的罐头食品(午餐肉、豆豉鱼、水果)、桶装的食用油、袋装的白糖……这些都是稳定民心的基石。
* **发展的种子:** 除了粮食,还有牙买加急需的物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部件;发电机、电缆、变压器等电力设备;水泥、钢材、玻璃等建筑材料;甚至还有成套的小型教学用具和医疗设备。
* **希望的传递:** 码头上,由联盟组织的牙买加工人(许多是第一次获得稳定报酬)在帝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紧张而有序地搬运着。看着堆积如山的物资,许多牙买加人的眼神从最初的麻木、好奇,渐渐燃起了真实的希望。孩子们在警戒线外兴奋地看着巨大的机器,大人们则小声议论着这些物资能带来的改变。
**两个月后:黑豹的觉醒与海军的摇篮**
时间如同金斯敦湾的海水,在忙碌中悄然流过两个月。牙买加的变化,肉眼可见:
1. **“黑豹”陆军(Black Panther Army - BPA)的崛起:**
* 在叶大少“龙牙”教导团近乎严苛但极为高效的训练下,一支以牙买加黑人青年为主体的机械化陆军初具雏形。他们被赋予了极具象征意义的代号——“黑豹”。
* 训练场上,不再是简单的队列和步枪射击。牙买加青年们驾驶着帝汶援助的、经过热带适应性改装的轻型坦克和装甲运兵车,进行着越野、突击和步坦协同演练。引擎的咆哮取代了部分钢鼓的节奏,黝黑的皮肤上流淌着汗水,眼神却充满了掌握力量的自信和锐利。虽然操作尚显生疏,但那股剽悍的底子和学习速度,让叶大少都赞叹不己:“好苗子!天生的战士料!比老子在香港带的兵野多了!”
* 叶大少甚至别出心裁地允许士兵们在非战斗状态的装甲车上涂鸦具有牙买加特色的图案(雷鬼符号、菠萝、狮子等),并配备了强大的车载音响系统,允许他们在训练间隙播放雷鬼乐以鼓舞士气,这极大地增强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2. **海军摇篮的孕育:**
* 皇家港军港的建设己初具规模。深水泊位己经能够停靠驱逐舰和巡洋舰。维修车间开始运转,为舰队提供基本的维护保障。雷达站和通讯中心24小时运作,监控着广阔的海域。
* 更关键的是人才的培养。在“惊雷”号和“狂澜”号上,第一批精心挑选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牙买加青年水兵(同样以黑人为主),正在帝汶和联盟资深水手的带领下,从最基础的舱室清洁、缆绳系泊开始,学习操作这些复杂的钢铁巨舰。学习过程艰苦异常,语言障碍和技术鸿沟巨大,但牙买加人天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在海上讨生活的本能,让他们在航海技能的学习上展现出惊人的天赋。舰上开始能听到牙买加口音的英语口令和偶尔飘出的雷鬼旋律。
* 十三妹亲自坐镇皇家港,监督着这一切。她深知,一支真正属于联盟的海军,不能只靠帝汶的舰船和核心人员,必须尽快培养出本土的骨干力量。
**深渊的呼唤:沧澜号再启程**
就在牙买加如火如荼地变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