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mm,全长960mm,枪身重15.5kg,枪架重23.5kg,枪管长610mm,表尺射程2000米,4条右旋膛线,瞄准基线680mm,射速500-600发每分,供弹具是250发帆布弹带,冷却方式为水冷。
苏卫在将其改为高射机枪时主要通过安装特制枪架、配备防空瞄准装置完成。
原本的脚架主要用于地面平射,稳定性和射角调整范围有限。改造时安装特制了三脚架,这种枪架能使机枪获得更大的射角,达到90°左右,以满足对空射击需求,同时保证射击时的稳定性,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轻后坐力影响。
原装的瞄准具主要用于地面目标瞄准,改造时加装了防空瞄准具,视野更广阔,能帮助射手更方便地跟踪飞机的运动轨迹,并计算射击提前量,提高对空中目标的命中率。
其作为高机时,射程相关参数与平射时基本一致。虽然表尺射程为2000米,但有效射程一般在800-1500米左右。
相比于三十节式高射机枪,铁三角明显对40式高机更在意。
刚好又打了一回合胜仗,和尚带来的有干粮,还捎了一大包花生米和几坛地瓜烧,李云龙他们随即给战士们分了分,让大家赶紧进食补充体力,地瓜烧也能缓解一些暴雨带来的寒意。
和尚解释道:“这些可都是俺们厂长特意让后勤搞来的,俺路上都没舍得喝……”
“知道知道,要不说苏兄弟贴心呢,和尚,接着说说这新式高射机枪。”
和尚努力回忆道:“厂长说这是仿制苏联德……德啥来着,哦对,德什卡高射机枪!”
德什卡M38/46式重机枪是20世纪30年代初由苏联设计师捷格加廖夫设计的,是捷格加廖夫机枪系列中的一种。第一个型号于20世纪30年代初研制成功,1934年进行试生产,30年代末开始装备苏军,定型为DShK-38式机枪,也称为M38式机枪。
1946年改进为M38/46式机枪。该论可装在索克洛夫伦架上,作为平射机枪使用,杀伤集群有生目标和毁坏轻型装甲目标;也可作为高射机枪使用,对付低空飞行目标。
在朝鲜战争中,朝鲜军队就曾用它来对付美军的低空飞机,例如执行对地任务的F4u战斗机。
后来我国对其仿制出了54式高射机枪,1954年生产定型,曾大量装备部队,后被77式高射机枪取代。
54式高射机枪装备后,进行了多处改进,去掉原枪管上的散热片;在枪管上增设提把,便于枪管更换,重新设计了轻型三脚架,取消防盾和两个轮子,使其重量大幅减轻,并定名为65式高射机枪枪架,高射瞄准镜增加了副尺,使瞄准范围扩大了一倍,并取消了两用测距尺,改用望远镜测距。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鱼鳃式闭锁方式,一次供弹,70发开式弹链/箱供弹,实施连发射击,采用柱形准星,半圆形照门,立框式标尺。
其口径12.7毫米,全长:2328毫米,枪身长:1342毫米,瞄准基线长:1113毫米,全重:93千克,枪身重:33千克,枪架重:55千克,初速:830-850米/秒,理论射速:540-600发/分,战斗射速:80发/分,在高射时有效射程为1600米,平射时1500米。
受制于材料和设备工艺等因素,虽然苏卫在研制时己经努力向54式迈进,但54式毕竟是我军十西年后才出来的武器,现在这架40式对比54式自然是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绝对是我军现时期综合性能最佳的高机,以后也可以作为制式高射机枪继续研发生产。
“虎子,去把所有的防空机枪都安插好,通知孔团长和郑团长做好防空部署,把弹药给他们补充上去!”
“是!”
李云龙笑道:“和尚,辛苦你了,有没有兴趣留下来跟我打一仗?”
和尚嘿嘿一笑,“不瞒您说,这次俺来就是想杀鬼子的,可厂长交代了,主要任务是让俺保护好你,而且刚才快到狮垴山的时候俺发现了一队鬼子正向这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