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寇准的时候和刘娥结为政治同盟,但是这种同盟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了。孤儿寡母,太后掌国,在宋朝官员的眼中看来,实在是很可轻视的事情,太祖赵匡胤就是从后周柴世宗的孤儿寡妇手中夺了江山,太宗赵光义也是从太祖的孤儿寡妇手中夺了帝位。所以丁谓压根儿没把太后刘娥放在眼中,独揽大权。他动手在真宗的遗诏上把“军国大事由皇后处分”改为“军国大事由皇后权处分”,把实际授权改成暂时授权。这边否决副相王曾提出的“仿照东汉太后称制之例”,而提出“太后在内宫批阅,遇军国大事再召群臣,宫内传话”等,勾结宦官雷允恭企图架空刘娥。
然而他却看错了刘娥,刘娥不动声色,在完成了真宗去世仁宗登基自己垂帘的全部传位过程后,忽然借着一件事由,将丁谓一网打尽。原来这个时候,雷允恭临修皇陵,因为听信司天监的话,擅自将皇陵位置移动,不料工程进行到一半,冒出地下水来。雷允恭虽然擅作主张,但是用心也不坏,他是为了那处地穴有广宜子孙之相,而真宗子嗣不旺,以为可以讨好皇家。而此事与丁谓也无关,他虽然名为山陵使,但这事儿雷允恭擅自作主,他也不清楚。
但是刘娥要的是理由,而非解释,副相王曾在这里出了一把大力,他指证丁谓的所为是“包藏祸心,其心可诛”。这样的逆案足可以将丁谓收网,于是雷允恭被处死,丁谓被流放崖州,即今天海南岛的地方,恰好比丁谓流放寇准的雷州更远一些,让丁谓可以先经过寇准所在的雷州。
刘娥在真宗死去四个月之后,就把所有权力收归到自己的手中。她任用丁谓这样的人,收拾掉自己的反对派,然后再除去丁谓,不但洗净双手,大权在握,还收复了人心。第二年,她就下旨提升寇准,但是寇准却已经病入膏肓,接旨后来不及上路,就去世了。
刘娥执掌朝政之后,改元天圣,天圣者,二人为圣,即是太后和皇帝同时临朝执政。但当时仁宗才不过十来岁,真正大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有刘娥一人。同时大臣们为刘娥的执政。而推出一套完整的太后垂帘制度,这个制度保证了刘娥执政的合法性,也使得太后执政成为宋朝的惯例,此后差不多每一代都有个垂帘的皇太后出来,而后世要掌权的太后,也是拿刘娥在位时的这套礼制作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