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千年莫忧 > 第12章

第12章

他们在各自的争斗中为了达到打倒对手的目地,却又都或多或少地和刘娥合作,或者促使刘娥的权力进一步扩大。而这些宰相,就在不同的阶段,不自觉得成为了刘娥权力扩大的跳板,直到最后刘娥挟垂帘听政的名义君临天下时,丁谓流放、王曾被贬、曹利用自杀,此时朝堂上下,已经无人可以对抗刘娥了。刘娥虽然专权独断,但是却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她在政策上兴利除弊,得到百姓拥戴;在朝堂上,一开始反对她的大臣很多,都是属于保守的臣子,甚至有一部份还属于清流,只是出于不愿意后宫干政、女主掌权,以她出身寒微、不是名门的目地而反对她,但是她借用王钦若、丁谓等人之手先对付反对者,再清除掉那些声名狼藉的臣子,再降恩于受贬的臣子,又大力挖掘新人,从而使得整个朝堂控制在她的手中良性运作。甚至在后宫也是如此,她身为得宠的妃子,和皇后郭氏安然相处,李氏为她生儿子,杨淑妃为她养儿子,成全她身登皇后宝座,成全她专心侍候真宗,辅佐朝政。她和真宗赵恒的夫妻关系,一直亲密了四十年,她和小皇帝赵祯,也一直母子深情得很。

在这种情况下,刘娥实不必像吕雉、武则天那样,大开杀戒。但是她的野心,同样是存在的。在她当众扔下《武后临朝图》的时候,并不代表她从此放弃这个念头。天圣七年,刘娥借仁宗旨意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并且由天子上率群臣拜寿。同年,她发布《天圣令》,自此宋代形成律法的开端。《天圣令》在宋代历史上的作用,也如同唐太宗发布《贞观令》在唐代的作用一样。之后,她又下旨兴修晋祠,等晋祠一完工,大家一看,晋祠原来供奉的唐叔虞像进了角落里,正中大殿却是以刘娥本人为原型的圣母殿。明眼人一看就知,是仿唐武则天兴修卢舍那大佛一样,为自己修建神佛的人间化身,而为将来的称帝作好民间舆论。而晋祠所在的太原,正是刘娥名义上的父亲刘通的祖籍,亦可称为是“龙兴之地”。刘娥并为刘通及祖上七代封王封公,大兴陵墓如皇陵。

但是刘娥吃亏在母族一直很薄弱,她虽然身为至尊,但仍然不能掩盖她出身的寒微。她名义唯一的亲人,就是带她上京的义兄刘美。刘美为人忠厚,虽然在真宗朝地位步步高升,但是却没有因此而招来不好的评论,刘美活着的时候,曾经受刘娥之托去蜀中寻找她的亲人,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任何真正意义上的亲人。虽然也在寻找过程中冒出许多所谓的“刘氏族人”,大约也是同乡同村的一些同姓罢了,反正对于这些人,刘娥兴趣缺缺,既没有让他任何一个人封官,也没有一个可以上京沾光。由此也可见,所谓的太原人祖父刘延庆、父亲刘通,更像是一种掩盖身份寒微的假象,刘娥从来也没有在太原找这亲人,而只在蜀中。

但是就连这唯一的假哥哥刘美一家,也显得太薄弱了。刘美死于真宗去世的前一年,一生忠厚小心的刘美,在临死之前,将自己已经成人的两个儿女亲事都许配给蜀中的普通富商,而不曾攀亲官宦之家。刘娥只得用力栽培刘美的长子刘从德,可惜刘从德却在这个关键时刻才二十四岁就病死了,剩下年仅八岁的刘从广也实在派不上大用场。

当然办法是人想的,连不是姓刘的龚美也能变成她的亲哥哥刘美,更何况要找几个愿意做皇太后娘家的刘姓之人还不容易吗?刘娥看中了当时任龙图阁直学士的刘烨,名门出身族谱不但齐全而且家世显,整整十二代祖宗都是出仕为官的。刘娥立即召见刘烨,说要借族谱一观是否有可能是亲族。当时刘娥建七庙立生祠弄得沸沸扬扬,明眼人就能看出来太后是很有心想效法武则天的。但是历代掌权的太后族人下场都不太美妙,若是普通人能够高攀皇家自然巴不得,但刘烨本身已经家族显贵他可不想为着一时的更上一层楼招来后祸无穷,闻听太后主动攀亲,吓得魂飞魄散干脆直接晕倒,回到家里就上书请求下放出京。刘娥无可奈何只得放过了他,将刘美的舅兄钱惟演一族大力提拨,并和皇室结亲。

天圣九年,大内发生火灾,崇德、长春、滋福、会庆、崇徽、天和、承明、延庆等八大殿虽然只是小部份殃及受损,但是刘娥却借此在宫殿修复之后,将这些重要大殿的名字全部改掉,其中常朝大殿长春殿,也改成和唐武则天常朝大殿相同的殿名紫宸殿等,并顺势将大内大部份重要的宫殿名和朝门名字统统改掉。这种举动令人大吃一惊,被视为将要改朝换代的前兆。更叫人吃一惊的还在后头,刘娥下令要身着皇帝的冠冕去祭太庙。尽管参知政事薜奎等人极力反对,但是一切还是都按照刘娥的意思进行了。在此之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