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听罢这番话,苏岭心中如翻百味瓶,滋味莫辨,唤道:“母亲,孩儿有一事想恳请母亲同意。”
凌老夫人停步回身,苏岭道:“近日,母亲身体大好,胜之当初,孩儿想离京一趟,打点一下外阜的铺子,家里有大哥和婉玉,孩儿也放心。”
凌老夫人颌首:“你是该出去散散心,要不然天天在这房中发呆,又强颜欢笑,为娘瞧着心里也疼,你去吧,铺子的事勿需太操心,这十年来,你把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都打着凌家的字号,委实叫为娘心里又酸又甜,现在为娘倒有个事要和你商量,不如关几处铺子,你也不必四处奔波,闲下时间来让自己轻松轻松。”
苏岭心口一暖,含笑道:“谢母亲关心,孩儿依从母亲。”
凌老夫人怜爱的为她抚了抚衣角,吩咐丫环们为少爷打点行李,又早早的派人去工部叫回长子昭德,让厨房做了一席美味,晚上一家人围坐,为苏岭送行。
事实上,每次苏岭离家,老夫人都要为他郑重的安排席宴、收拾行李,甚是细致体贴,席间又叮嘱许多话语,这一次,却没有太多说的,众人也多有沉默,只因大家都知道苏岭这次是因为去散心的,婉玉俯耳悄悄的问:“苏二哥,可将二嫂找回。”
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只是没有说出,唯有婉玉心直口快说了出来,凌老夫人瞥了眼女儿兼儿媳妇,担忧的看着苏岭,生怕他伤心,凌昭德则伸手在桌子下面捏住了妻子的手。
苏岭只是淡淡一笑,轻轻的应了个“好”。
散席之后,原本各自归房,凌昭德挽着婉玉辞去后,苏岭没有走,而是扶着老夫人去了禅堂,这也是惯例,一则苏岭想在离家之前多陪陪母亲,二则凌老夫人也总会让苏岭在观世音菩萨座前跪下敬香,保估他一路平安,这一次,苏岭则多了一重心思,他是才知道十年来母亲天天来这禅堂诵经,除了为所有的孩子们祈祷,还是为自己护估魂灵,今天,他跪在菩萨座前,突然想起一千年后,自己随父母去寒山寺祈福,偶遇罗衣的情景。
原来,佛,真的存在。
苏岭虔诚的磕头敬香,较之往日,更为恭敬,五体投头跪拜时,苏岭在心里向佛祈求:求佛保估弟子与罗衣良缘百年。
次日一早,苏岭辞别老夫人与兄嫂,一剑一马飞驰而去,往南一程路后,苏岭勒马提缰,略一沉思,转过马头,迎着朝阳,直奔东方。
青州北界,泰山北麓,密林深岭之中,半隐一院,大门三丈,青石拔起,“和义山庄”四字嵌入石内数寸,字体刚毅遒劲,力道非凡,所见之人无不喝彩,四周松柏参天,翠色浓荫,院内居中三殿,气势恢弘,奇却奇在殿檐匾额无字,唯有乌金楠木空悬,朱檐碧瓦,精致富贵,园景胜似瑶池,一年之中百花不败,可谓人间胜地。
如此绝美仙境,不知何人有福消受?要说此人,上至朝廷庙宇,下至平民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传言十五年前,先帝宋真宗赵恒听从王钦若之建议,准备泰山封禅,让王德用先调遣八千精兵清查群山,以免有草寇奸细匿于山中,行刺圣驾,王德用发现和义山庄,奉圣旨进庄查看,当时的庄主上官惜时率全庄仆从聚集大厅待检,王德用自幼随父亲王超征战沙场,自诩武艺高超,听说上官惜时也是江湖中人,提出过招请教,上官惜时再三推却不过,两人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同时解械,握手大笑,带人离去。
王德用回京后,启禀真宗,如实回复真宗,在汇报和义山庄时,只说那山庄住了一户隐世人家,性善恭温,不问人事,若强行驱逐,反而惹来百姓怨言,封禅原是祈福求吉之事,不必因为一户山野草民而惊扰百姓,真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初冬时分,真宗奉领百官,千乘万骑来到泰山,大礼完毕后落榻奉符行馆,想起那户山野人家,为显示自己爱民如子,亲近百姓,令王德用传来,上官惜时三叩九拜,匍匐而来,真宗大喜,与他闲聊半刻,上官惜时也熟读诗书、知晓孔孟,真宗问话时一一答复,十分得体,很得真宗高兴,当即赐予黄金百两,遣回。
此和义山庄,来历已不可考证,据说是前朝某道人为求修炼所建,时人甚以为然,因背抵泰岳,素来是僧道两家倾心之地,再者数任庄主都好潜道修行,庄中人人习武,但少有过问世事,总之传到现在,已有不少年头,当年的庄主上官惜时已经过世,现任庄主上官惜言,是上官惜时之幼弟,性情闲淡,曾娶一妻二妾,如今已是花甲年纪,膝下却无子嗣,唯有一女,闺名秋雁,是为妾生,因秋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