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阴阳怪气的
桑梓深吸了一口气,道:“可你看看你自己开得是什么?荆芥、防风、元参、牛蒡子、人中黄、象贝母、射干、黄芩。这剂药治得是时毒,风邪上干肺胃,致咽喉肿痛,两颐发肿,身有寒热。”桑梓歇了一下,道:“即便翁主得的真是时毒,这剂药也还差了薄荷、桔梗、竹叶和青果,方可用水煎服。”
那太医令的脸色已经不好看了,他大约觉得桑梓这样一个黄毛丫头没有资格对自己指指点点吧。
可这件事关系到了朝阳的性命,桑梓怎能马虎,因道:“这个方子《医方简义》上面记载过,你没看过这很正常,但是你缺了几味药材便拿出来给人吃,万一吃出了毛病怎么办?”
其实桑梓想来应该也不会吃死人的,毕竟这药方肯定是后人根据前人的药方子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写成的,若是对人体有害,想必也不会有人写进书里,只是吃药的对象是朝阳,她若是真的吃了这服药出了问题,那可不是这个太医令一个人能承担得起的。
桑梓承认自己的语气是重了一点儿,不过看到这个太医令瞧不起自己的样子,她也很来气。
“可是姑娘你也说了,翁主的症状的确与风寒相似,老臣不开治风寒的药,还能怎么开?”
桑梓道:“你自然得先知道翁主得的是什么病。”
太医令道:“这样的症状,除了风寒,我想不到别的。”
桑梓咽了咽,道:“那我告诉你,翁主得的是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
太医令一脸疑惑,在场的众人也不明白桑梓到底在说些什么,桑梓一下子要没法子跟他们解释那么多,知道:“你不用管这事什么病,我一时也跟你解释不清楚。”
“那要如何开药?”
桑梓道:“药方子我来开,你来煎药。”
太医令只觉得收到了侮辱,因道:“那怎么行,我怎么知道你开得药有没有效果,你会不会趁机害翁主……”
“你是太医令,你的医术自然不差,我若在里头下了毒,你都看不出出来,那你这个太医令还是不要当了。”
太医令恨得牙痒痒,却只能道:“那你开出来看看。”
桑梓便坐到桌子前边去,提起笔来写下药方子。
她很快写完了,递给太医令过目:“你瞧清楚,这是《通俗伤寒论》里的‘加减葳蕤汤’,是滋阴发汗法,俞根初的经验所成。”
那太医令接过来一看,只见上头写的是:生萎蕤二钱、淡豆豉三钱、红枣二枚、生葱白二枚、炙甘草五分、桔梗苏薄荷各一钱、东白薇五分。
不禁疑惑道:“这萎蕤是什么药材,我从医这样多年,却从来未曾见过,也不曾听过。”
桑梓道:“《本草纲目》载:‘萎蕤,性平,味甘,柔润可食’。说白了,就是玉竹。”
那太医令这才恍然大悟,又问:“那这几味药材哪个是君?哪个是臣?佐、使又是哪个?”
桑梓知道这太医令还是信不过自己,便道:“《重订通俗伤寒论》载:‘方以生玉竹滋阴润燥为君,臣以葱、豉、薄、桔疏散风热,佐以白薇苦咸降泄,佐以甘草、红枣甘润增液,以助玉竹之滋阴润燥’。”
太医令又道:“你说的都是医书吗?怎么我一本也没有听过?”
桑梓不禁翻了个白眼,你要是听过,姑奶奶这些年白活了。
因道:“天底下的书籍何其多,即便从出生就开始识字读书,足足活到一百岁,活到老学到老,你也看不完,没有听过又有什么奇怪,你若是找得出一点儿错漏的地方,那你也可以自己另外再开一副药方。”
太医令皱着眉头又细细打量了几遍,可始终是找不出错漏,因道:“若是这药方子不管用怎么办?”
桑梓道:“若是不管用,估摸着你也治不好翁主了,大不了咱们一块儿上黄泉路作伴去,再较劲儿?”
太医令听了这话登时被唬了一跳,只得看向王妃:“王妃,您的意思呢?”
王妃自然是帮桑梓的,便道:“去煎药吧。”
太医令连忙谒了礼,便那着药方子下去了,桑梓也不敢上前去,怕身上的病传染给了朝阳,更叫她觉得难受。
眼看着王妃满面愁容,桑梓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便劝道:“不要紧的王妃,翁主的病并不算十分严重,按时吃药之后,不出三五日便会好了。”
王妃叹道:“怎么会病的这样突然,”她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