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之罪,贯高赵午也被刘邦嘉奖为重信重义而被无罪释放。
但经历了此事之后,刘邦的病体愈加沉重,皇后吕雉的权威也愈加显露。已经六十岁的刘邦对自己死后汉国的发展方向,依然忧心忡忡。
高祖十一年的冬天过的很漫长,回到了长安后,刘邦就彻底病倒了,脸色晦暗,头发全白。秦朝二世而亡,那么汉国二十年以后又是什么样子呢?自己也许活不到明年的冬天了,但汉国的道路却还是黑漆漆的一片。中大夫陆贾给自己讲过,前秦是因商鞅变法,是因法家而强盛,可最后也是因为严刑峻法,也是因为法家而灭亡的。那么汉国要不要也依法治国?实行法家的那一套呢?如果严刑峻法会使国家灭亡,那儒家所说的仁政王道能使国家强盛么?但如果仁政王道能使国家强盛的话,那陆贾给自己讲的春秋时期鲁国因为实行仁政而灭亡,这又作何解释呢?天啊……等自己死了以后,后世国君究竟应该如何治国,汉国究竟应该何去何从,这竟然全都是一个未知数。
隆冬腊月,一场大雪又纷纷扬扬撒落长安。
刘邦刚刚用过一碗热姜汤,正要起身去书房处理政务,只见一名内侍双手捧着一摞竹简走过来,还不待刘邦开口,只见那内侍说道:“陛下,这是中大夫陆贾所写的新语,现已接近完结,这是新写出来的几卷,中大夫请陛下先行过目。”
刘邦一边笑着,一边伸手去拿起一卷,口中说道:“当年朕让陆贾写一本讨论治国道理的书,没想到他还真的把这当回事了。”说着,刘邦仰起头思索道:“从这本新语刚开始一直写到现在,已经过了四年了吧?哎,这四年匆匆,沧桑变幻啊。”一边说着,刘邦一边坐下来展开竹简,只见上面写道:
行仁义,法先圣。故仁者在位而仁人来,义者在朝而义士至。是以墨子之门多勇士,仲尼之门多道德,文王之朝多贤良,秦王之庭多不详。故善者必有所主而至,恶者必有所因而来。夫善恶不空作,祸福不滥生,唯心之所向,志之所行而已矣。
“行仁义,法先圣。”刘邦合上竹简,闭上双眼沉思起来。过了一会,他缓缓睁开双眼向呈书的内侍问道:“外面的雪还没停么?”
内侍忙回道:“已经停了,但天还是阴沉沉的,说不定一会还有大雪。”
刘邦笑着说道:“既然已经停了,去,叫上中大夫陆贾,让他陪朕走走,去上林苑走走。”
内侍忙道:“陛下,这外面天寒地冻,积雪挺多的,现在去上林苑?”
“天寒地冻?”刘邦大笑起来:“现在朕身上有这狐裘冬袄,二十年前朕可穿不上这些衣服,那当年的冬天朕也没有被冻死啊。去,去叫中大夫。”
“诺。”
上林苑是一片皇家园林,就在长安城外不远,建于前秦时期。上林苑中既种殖着大量的奇花异草也圈养着很多稀奇珍兽。刘邦每当心情憋闷时,或者处理完政务时,总爱在上林苑里转悠一会。
大雪初定,上林苑内一片银装素裹,天地之间一片银白。刘邦在前漫步着,陆贾在后面跟着,刘邦扭头笑了笑道:“你站那么远干什么?朕今天叫你来,就是想和你聊聊天。”
见皇帝这么说,陆贾笑着跟上前来道:“陛下,这大雪初晴,陛下哪里来的好兴致?”
“好兴致……看到你的书快写完了,朕能不高兴么?”刘邦望着四周树杈上的积雪,长叹一声:“让你写这部新语,也许是朕这辈子做的唯一一件文事了。哈哈哈。”
陆贾低下头笑了笑道:“陛下觉得臣这部书怎么样呢?”
刘邦笑道:“若不是你每月都抽空来给朕讲书,朕到现在也是大字不识一箩筐!你是朕的老师,老师写的书,朕能怎么评论呢?写的好!好!”
陆贾笑着拱手道:“谢陛下夸奖。”
“沧海桑田,恍惚之间就过了六十年,过了年朕就六十一岁了。”刘邦说着笑了笑道:“人老了,就爱想点以前的事。朕这辈子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推翻了暴秦,击败了项羽,还了天下一个安宁。第二创立了这泱泱汉国。第三,第三便是让你写了这部新语!可朕觉得远远不够啊……”
陆贾看向刘邦问道:“陛下是觉得什么不够?”
“朕做的这些还远远不够。”刘邦转身对身后护卫的羽林卫士们道:“你们先退下去。”
羽林卫士们退下去后,刘邦抬头指了指假山上的亭子:“走,咱们君臣坐下来说。”
君臣二人,走入亭中坐下后,刘邦开口说道:“往常朕有什么事可以找萧何商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