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汉帝国 > 第29章 国策亭

第29章 国策亭

那么多的劳役去修建它呢?这实则是国家在自己给自己挖一个坟墓啊。这便是臣所呈的第一策,无为而治,不废有为。”

刘邦缓缓点头:“那你的第二策,文武并用,德刑相济。是什么意思?”

陆贾接着说道:“这第二策是臣结合了法家思想所提出的,尽管法家主张严刑峻法,鼓吹轻罪重罚,但不得不承认,前秦的确是因为法家而强盛,的确是因为法家而兼并的六国。但是秦灭亡的原因,便是法治太过!秦国法治太过,轻教化,重刑罚,百姓只知道什么事不能去做,但却不知道为何不能去做。况且秦刑罚太重,在路边倒一个垃圾就要被剁去双手,百姓又怎会受得了这么重的刑罚呢?但话又说回来,国家的长治久安也的确离不开法治,治国是必须要依靠法治的!因此,臣认为,我汉国应当一手持法家的鞭子,一手持教化的儒书,二者并用,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减去秦法中过于残酷的法律条文,减免过重的赋税徭役,不干民,不扰民,不加赋,方可实现长治久安。此便是臣的第二策,文武并用,德刑并济。”

刘邦沉下头思索片刻开口说道:“朕还有一丝担心啊。你曾经给朕讲过,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之时,孝公曾问商君若自己死后后代继任的君王平庸,甚至是出现昏君时秦国会不会衰落?当时商君说秦以法治国,正是以法治防范昏君,以法治防范佞臣,只要继任的国君坚持法治,就不会有亡国之危。现在朕也想问中大夫,若我汉国后世出了无道的昏君怎么办呢?”

陆贾缓缓点了点道:“陛下考虑甚是啊,这也正是臣所要呈上的第三策,天人感应,规限人君。此策臣结合了阴阳家的学说。世上权力最大者莫过于天子,但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当君王无道时,上天必然会降下天灾。若后世出现了无道昏君,臣子便可以通过上天的变幻来警戒、威吓人君,使其因天变而正其失,理其端而正其本。”说着,陆贾长呼一口气,停了片刻说道:“若我汉国坚持此三策,则外患可除,内忧可清矣。”

当听到陆贾这最后一句“外患可除,内忧可清”的时候刘邦的眼眶中不觉滚动起了泪花,他猛地站起身,朝着面前的陆贾深深一拜:“刘邦拜谢先生。”

陆贾忙站起身扶起刘邦:“陛下,君臣有别,微臣怎敢受陛下如此大礼。臣之所呈三策,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这之后还会发生什么事,臣实在是无法预料。我汉国要真正的强盛,还需要真正找到一个治国能臣来完成和补充臣的三策啊。”

刘邦抬起头朝陆贾笑了,可是泪水却是涌眶而出,他笑着说道:“人老多情啊……朕苦思冥想了多年的问题,今日被中大夫三策所解。中大夫之三策,条条符合我汉国实际,真治国之良策也。我汉国从今日起,无为而治,不废有为。文武并用,德刑相济。天人感应,规限人君。谨遵中大夫之国策!”说着,他看向陆贾问道:“朕已是垂垂老矣,只怕不久于人世了。刘盈还小,那商山四皓也都已经是暮年之人,我汉国确是急需一个治国的能臣来主持大局啊。不知中大夫有什么合适的人可以举荐么?”

陆贾低下头想了想抬起头道:“臣有一个弟子名叫袁盎,生性机敏,见事有方,有很多见解都在臣之上。”说着,陆贾又摇了摇头道:“可他却并非是一个大才,只能当个辅政之臣。”说着,他看向刘邦接着说道:“陛下若要找一个能担当大局的大才,可放眼天下,慎重酌选!”

刘邦苦笑了一下:“放眼天下,慎重酌选……只怕朕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完成这件事了……”说着,刘邦看向陆贾道:“你知道么,淮南王英布看到这么多异姓封王被杀,他自己也已经坐不住了,免不了又是一场恶战啊。”

深夜,燕国,蓟(ji)都,王城。

夜色笼罩了整个蓟都,黑云将月亮都遮了起来。燕王卢绾作为异姓诸侯王,同样收到了陈豨的肉酱。王城内已经熄灯了,燕王卢绾正躺在榻上睡觉,但他似乎正在做噩梦,只见他满脸是汗,口中在不停地说道:“陛下……别杀我……别杀我……”

“啊!不!”卢绾猛地从榻上惊醒,他回了半天的神,才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长出一口气道:“还好……只是场噩梦。”

“大王?”家院张胜闻声推门而入,看着卢绾一脸的惊魂未定,他忙开口问道:“大王您又做噩梦了?”

卢绾呆望着桌案上摇曳的烛光,默默地说道:“自此皇上送来陈豨的肉酱后,我这一直就心神不宁……”

“大王,您多虑了。”张胜深深叹了口气道:“那韩信被杀是因为他居心不轨,意图谋逆。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