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天上人间
在念亲尚未离开中国时,国际战局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宣战,而这对在战争中苦苦挣扎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日本疯狂的举动惹怒了世界第一大国,他自己也必将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与此同时,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也更加频繁,江南与陶野的任务繁重不知几倍,几乎天天在外奔波,四二年年初,江南晋升为中校军衔,对于思想上同情共产党的他来说实属不易,一个少校军衔就带了整整六年之久。
与晋升同时到来的是疲惫不堪的出外任务,七处已经不仅仅负责重庆市的间谍活动,这一部分的职责在向陶野的四处倾斜。
上海是远东最大的情报集散地,美国参战后开始与中国方面共享部分情报,双方谍报人员时有交集。考虑到江南对上海的了解颇深,又精通英美日等国语言,军统局决定派江南到上海区开展活动,主要负责情报搜集及与美方人员接触。
往昔热闹非凡的杨家不复存在,人越聚反而越少,江南早就奉命前往上海,在离开重庆前,他曾向戴笠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无论何时,一旦清雨返回重庆,他会立即抽身,回重庆成婚,此要求不能说不过分,即违反了军统成员抗战期间不得成婚的规定,又罔顾大局,绝不像江南的为人。
戴笠没有反对,以他看来,暂时答应下来不会有什么损失,真到了那个时候,他不信江南可以置大局于不顾。
算上三四年回谢家“复仇”,和三七年的淞沪会战,这是江南第三次在上海“安居”,救陶野那次匆匆忙忙,就不必算上了。
时隔八年,生死未卜的谢家二少爷谢启铭早已被众人遗忘到尘埃里,战端迭起,故人不再,甚至喧嚣一时的谢家早已人去楼空,留下一片断壁残垣,无人问津。
无人问津也好,现在的江南需要的就是“无人问津”。他摇身一变成为留洋归来投奔友人的游子,化名陶乐章,行走于上海的白天与黑夜,黄昏与黎明。
当真是物是人非,曾有几面之缘,又一起并肩作战过的冷川早在上海沦陷之初就牺牲了,那个年冷心冷的男子就像幽灵般出现在光明中,又消失在寂静无声的夜。
曾经的肖家只余肖靖轩一个,肖倍国终是承受不住丧女之痛,早早的撒手人寰,而肖家亦不再是什么商界巨贾,在肖靖轩的“支撑”下,它已然改换门庭,成了汪伪七十六号的“忠诚”信徒。
黎昕,清凉的女子,宛如风尘中的一眼清泉,在得知肖靖轩效命与汪伪政府后,毅然决然与之决裂,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宁愿街头乞讨,也不会接受卖国贼的施舍。”
江南来上海投奔的友人正是“投靠”汪伪的肖靖轩。他是江南身份最好的掩护,也是孤岛上海唯一能够信赖的战友,江南很想帮他向黎昕解释清楚一切,可是纪律,形势都不允许他这么做。在这种绝望的处境之下,江南的到来对肖靖轩来说是极大的安慰,终于不再忍受无人倾诉的苦闷,也终于不会淹没在漫漫长夜之中。
在上海一呆就是三年,直到一九四五年夏天。
那时日本败相已露,却仍在苦苦挣扎,这个疯狂的国家距离品尝亲手种下恶果的日子已为期不远。
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遭到日本拒绝。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美国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弹;八月十四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同时有喜讯从美国传来——清雨不日就要回国。
接机那天,江南,陶野,小真,忆亲,应安都去了,杨汉辰是好说歹说才安心的留在家里等着,这几年的功夫,他的腿脚愈发不利落了。
在来信中清雨一个字都没有提到腿伤,因此大家都心有惴惴,怕清雨不提,是因为无望。
然而当悬梯放下,一个女子迈着矫健步伐,飒飒英姿在烈风中飞翔,陶野欢呼起来,却没有奔上前,杨家上下都知道江南许下的诺言,所以江南才是应该第一个冲上去的。
回来的只有清雨一个,云枝和徐恩诚已经决定定居美国。
隔着层层气浪,云枝与江南四目相对,四年的时间,相距何止千里,仅凭薄薄一张白纸,晕染上黑色的墨水,又怎能诉尽离愁别绪?可是再相见,却是相顾无言。
四周刹那间被罩上一层无形的罩子,隔断了外界的喧喧嚷嚷,罩子里只有清雨和江南两人而已。
江南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