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诸道首论五胡峰言礼玄艺佛道儒
天道自序夏延周,人心无道扰春秋。
百家争先七雄殇,中华初统秦汉续。
风云千秋荡三国,五胡八王乱两晋。
十国六代南北朝,诸道入世撼隋唐。
两晋时代,八王祸乱西晋导致汉家内耗,国力衰弱,逐渐丧失了对周边胡人部族的统治。胡人开始逐步蚕食汉家天下,西晋灭亡后,开启了五胡乱华时代。
彼时永嘉祸乱,整个中原沦陷,汉人被蛮夷暴屠殆尽。而胡人则陆续建立了非汉政权,即五胡十六国,彼此连年争杀,战事难休。
每个王朝的建立代表着一方文化和教义的形成。这些教义理念在战火之地传播,成为百姓绝望中一丝精神寄托,诸教由此得以繁衍。
五胡祸乱结束数百载之后,各种教义延续不一,更新淘汰,在华夏大地存有八教立世:言礼玄艺,佛道儒俗。
八教分别用各自理念,或教化众生,或指领朝纲,谋求一己光大。诸教之间偶有嫌隙冲突,但整体关系仍是求同存异。
忽一日,道教掌教徐凌子,传信七教,以商谈诸教立世共存为论由,约众掌教于四月十七,在五胡峰相聚。
消息传开,彼时行商富贾、文豪墨客、帝王贵胄、市井俗贩、妇孺老幼、医渔耕匠诸三教九流,逐一聚于胡峰之下。欲睹众掌教之风采、盼聆诸教众之高论,一时五胡峰上熙熙攘攘,人流聚散。
但看那五胡峰怎生模样:
陡峭凌涯悬空,五峰如指擎天。
阴风窜绕似云压,盘根堆石如垒彻。
往昔羯羌占山巅,今朝佛道点青峰。
“今日便是四月十七,不知那些仙人何时来?”一锦衣青年轻摇罗扇。
身旁的背篓老者回应:“哪里什么仙人,不过和我们一般凡夫俗子而已……”
“你岂知……”锦衣书生刚想斥言老者鄙陋,但转念一思自己如何和一老叟理论?转身向一青衫书生道:“客兄,你可知此山为何名为五胡峰?”那青衫书生答道:“王兄既问,便容李某献鄙,王兄可见这山上五道尖峰如指,似要插耸云霄,有此得名五胡峰,此乃说法其一。”
锦衣青年束扇接言:“昔日五胡乱华时,匈奴、鲜卑、羌,羯,氐这五族曾在此山聚义,立誓胡戎图霸中原,由此得名五胡,此乃说法之二。”
忽闻身后一语:“未见前历休胡言,五胡地域分布、语言、风俗、习性皆不相同,聚在一起彼此说什么都听不懂!”
两人回首,见一少女,手持鱼竿,看似渔家女子。锦衣青年见她面容姣好,意气顿消:“诚如姑娘所言,我等皆未历经过历史,真相如何,只能由后人评说,传者所诉!”
青衫书生言道:“我也曾听传言,当年太武帝逼屠五胡,胡戎各族不甘大势已去。便在此山上,用胡族异语咒术相应,召唤五胡妖兽——谛柯摩,妄念反击华夏。所幸被当年的八教掌教联手封印于此地!此山的五峰,便是那妖兽的五指!”
“是啊,是啊,刘嫂,我小时候就听老人说个这个传说!”一布衣农妇连忙说道。
“张妈,若是光一只手便似山般大小,这妖兽若是出世,岂不比天还高大?”旁边的垮篮老妪言道。
老妇身后的虬髯大汉听闻,不以为然:“怕是你家老爷子说鬼吓你的,朗朗乾坤,如何来得妖兽?哈哈哈哈……”
张大妈回望:“去去去,罗老三,我们聊天,你别瞎掺和!”
“张大妈好,刘大娘好!”这时从虬髯大汉身后,冒出一个八、九岁的女童。
两个老妇急忙把接过女童:“哎呀,小杏也来了?罗老三,你个带孩子来做什么!”罗老三嘿嘿一笑:“呵呵呵,她娘说了,反正也是闲着,带孩子来见见世面!”
一扛锄少年问到:“若这妖兽个头真有这么大……当年又如何能被凡人封印?”
背篓老者言道:“想必是用了什么法器宝具,人力再强,终究无法与妖神匹论!”
旁边有一金衣富商,对身边蓝布汉子道:“何福,听到了吧?还真有法器!这次钱瞎子算得挺准!这次我们要发财了!”
蓝布汉子:“是啊,是啊,老爷,这次我们要发了!”
彼时五胡峰上男女老幼,那边三个一团,这里五人一堆,各自簇团相聚,言谈语论说着八教五胡往昔,吵吵闹闹繁茂熙攘。
忽闻那渔家少女轻音高指:“有人来了!”背篓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