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报于最初行善之人身上,又可谓‘善行未必有善报’了。”
公孙俊冲听个半懂,唐思遥大致听了明白。
阿陀罗又举例言道:“就好比今日这位公孙施主行了一善事,其善果未必回报在公孙施主身上。有可能回报在唐施主身上,也可能回报在这世间任何一人身上,当然,也可能回报于公孙施主本身。”
二人皆是初闻此论,各自吃惊。
唐思遥连忙问道:“如大师这般说来,这善报,甚至有可能回报在一个十恶不赦之人身上!”
“正是如此!”阿陀罗言道。
公孙俊冲又闻:“行恶也是如此吗?一人若做恶行,便会报应于另一无辜之人身上,甚至是一个行善的好人?”
阿陀罗轻叹一声:“阿弥陀佛,正是如此!”
公孙俊冲奇道:“这,这,这这是何道理?”
唐思遥却是言道:“简直是无有道理!难怪方才那姓叶的说‘我等世人为何还要作行善事’?”
“且慢!”公孙俊冲突然一语,想了想道:“大师此言虽然乍听之下毫无道理,但在下细细想来世事倒是如此。”
“此话何意!”唐思遥不解,公孙俊冲则言:“这世间当真是有好多行善之人,却不得善终。又有好多行恶之人,也是过得潇洒自在。虽是不忿,却是应了大师之言。”
经公孙俊冲这般一说,唐思遥脑中回忆一些事端,似乎也应了此言。
二人正想之间,忽闻一声:“大师佛理之深奥,自然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了悟的。你若是懂了,看得透了,怕也是成了佛了。”
出言之人正是杨飞,他身后又跟一人,却是吴道子,二人正牵马踏步而来。公孙俊冲认得后者,两人在清河镇镇口有过一面之缘。
“师兄,你接回吴先生了!”唐思遥欢喜言道。
杨飞嗯了一声,又向阿陀罗施礼:“见过佛门高僧,两年前曾随家师拜访六朝山,有缘和大师一见,今日再遇,大师风采依旧!”
阿陀罗也回应一声:“杨施主久违了,一向安好!令师尊可好!”
杨飞言道:“一切安好!有劳大师挂心。”
吴道子和阿陀罗初次相见,一僧一俗彼此施礼见过。
杨飞又问:“若善恶之报,真如大师刚才所言,那世间又有何公道可言!”想来他人虽未到,却是早已听到众人之言论,心中也有此一问。
“阿弥陀佛,这世间早已无什么公道可言!”阿陀罗这一言,说得平平谈谈,所言之事也非什么惊世骇俗之谈,但此刻众人听来,却是另有一番滋味。
阿陀罗又言道:“尘世本就如同炼狱,所以才需要我佛来度化众生!”
唐思遥轻叹:“大师之前一直安居六朝山中,便是不想踏入这红尘炼狱?”
阿陀罗点首:“我不入地狱,何人来入?不是不入,事缘未到,机缘一到,终无可避。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