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三句一出来,王明德虽然知道苏沐沐这个“惟吾德馨”是在点明主旨。
却忍不住要去联想,这是在讽刺自己。
她的名字叫王明德,取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这“德”字,便是代表着君子的高尚情操与品质。
结果苏沐沐却偏要在文章中,写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句子。
这岂不是再说,在这暖阁里,只有她苏沐沐一人,才是情操高尚品德卓越的人?
这根本就是在内涵她名字中的“明德”二字。
王明德怒气交加的望向苏沐沐,她就没见过这种,连名字都要被拿来嘲讽的人!
而在场除了王明德过于敏感之外,还有一人,也是瞬间感受到了这种嘲讽。
那人便是莫御。
斯是陋室?
这是……在对他表达,将睿王府改成清河郡主府的不满吗?
怎么着睿王府也还可以吧,不讳言的说,在京城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宅子了,而且改建之后,还比以前更加的奢华了一些。
陋室啊……不至于吧?
“越公公,你说,清河郡主府,是不是过于简陋了?”
越公公忽然听到莫御小声询问,莫名其妙的望向他,“不,不会啊。”
清河郡主府如果还叫“简陋”的话,那这天下能被称为“不简陋”的,便只有皇宫了。
陛下怎么忽然提起这茬?
其实无论是王明德,还是莫御,都实在是冤枉了苏沐沐。
托物言志的文章,前世里著名的就那么几个,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等。
王明德既然写了竹子,她就不想写《爱莲说》了,《病梅馆记》和《马说》又不太合时宜,最后就只剩下《陋室铭》了。
虽然也不太符合,但还算将就。
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是,《陋室铭》更短小精悍。
全文一共八十一言,就算加上前世的标点符号也不到一百个字,最难得是有头有尾,还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
能够传诵古今的文章,就没有简单的。
王戟那边,还在继续的往下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好!好一句何陋之有!”
读完之后,王戟已经激动得满脸通红,大声称赞之余,忽然正了正衣冠,朝苏沐沐一揖到地,“苏姑娘实乃大才,老朽受教了。”
文以载道,见其文如见其人,就冲着这篇文章,王戟便是由衷的敬佩苏沐沐。
若非他成名已久,又年岁颇长,他甚至也想拜在苏沐沐的门下了。
苏沐沐连忙闪在一旁,双手将他扶起,“王老先生,不必如此,如此大礼,可折煞我了。”
“当得当得,”王戟还是执意拜下,而后起身,“就凭姑娘这篇文章,便足以载入史册。敢问,这篇文章以何为名?”
“王老先生谬赞了,”苏沐沐笑起来,要说可以载入史册的文章,她脑子里可有好几篇,“这篇叫做《陋室铭》。”
“陋室铭……”王戟回忆着文章中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赞道:“这名字好,贴切之极啊。”
“只是……”他有些迟疑的看向苏沐沐,“敢问诸葛庐和子云亭是什么典故?”
他是能感觉得出,这两处应该是引用了什么典故,以此来引出下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可是这诸葛庐和子云亭,他完全没有听说过。
若是其他人写出来,他自然会高屋建瓴,批评对方乱写,为了凑字而凑字,可作这篇文章的人是苏沐沐。
他便觉得,没听说过的诸葛庐和子云亭,很可能是因为他孤陋寡闻所致。
苏沐沐汗了一下,诸葛庐不用说,自然是前世三国时期诸葛亮住过的茅庐,至于子云亭,则是西汉时期的杨子云的亭子。这两处,虽然十分简陋,但都因为曾住过名人而闻名于世,被刘禹锡引用在文中作为榜样。
这个时代虽然有孔子,但显然不是所有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