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这样的爱国青年,是我党国之幸。”张柏亭接收到祝翼铖目光中的不解,便拍拍祝翼铖的肩膀,道。紧接着话锋一转,又说:“中华民国需要军人,也需要你这种人才。你现在身为学生,仍当以学业为重。战场上的事情,毕竟还有我们军人在浴血。”
张柏亭说着,又一次抬头看了看祝翼铖。见对面的热血青年一脸倔强地摆出一副不服气的表情,他又说:“如果你这的想要投笔从戎,为民众和党国流血流汗,也可以直接应召入伍,或者报考军校。”他顿了顿,由衷地说:“像你这般优秀,一定能够考取,并且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到那时,你就能以身许国酬壮志了。”
作者有话要说:关注张柏亭参谋长的资料似乎不多……网上能找打的主要就只有说他是88师参谋长,汗……
作者尽最大的努力挖到一些相关资料,包括张参谋长对四行仓库保卫战的那段回忆。事实上,电影《八百壮士》当中大体上遵循史实,但是存在一部分的虚构。而被渲染得极富有英雄色彩的杨惠敏送国旗时间,据史料和相关人士回忆,其实也并不是像现在公认的那样是缠在身上游过苏州河,而是通过四行仓库在租界防线的后门小道悄悄送进去的,不过送旗的仍然是杨惠敏……至于传成后来那样,也许是抗战舆论的需要吧~
话说这个真的很难找,不过很有用:88师参谋长张柏亭:淞沪会战纪要
另外就是一些其他的pdf档史料,很多都是从别人那里搜集来的,不知有没有网络资源,此不赘述……
16、舆论与人道
张柏亭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祝翼铖却不以为然。就在参谋长说话的时候他已经有些按捺不住,只是出于礼貌才一直没有插嘴。等张柏亭话音一落,祝翼铖便脱口反驳:“不,参谋长,我不是为了我个人的什么志向才来找您!”如果单纯为个人理想的话,那么他应该已经在海外,并且此生不再回国了。
祝翼铖说着,有些激动起来:“我是不愿看到东洋禽兽在我中华民国的国土上猖狂,才会想到要以这种方法,快点结束战争!”说到这里,祝翼铖忍不住“蹭”地站起来,似乎忘记了他对面的人是谁,也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不知不觉间竟用上了雄辩的语气。
“日军的武器比国军不知强过多少,即使两个月前的笕桥空战国军占了上风,也并不能就改变我们武器不如人的现状。而且日本国内除了极少数人之外,都是上下一条心,男人争先恐后上战场送死,女人也义无反顾地主动充作军妓。”这些内容,都是祝翼铖零碎从留过东洋的同学或者医疗区的民众口中听说的,他也不知确切真假,便一股脑说了出来。
“而我国呢?”祝翼铖说到这里,又忍不住有些暴躁,碍于张柏亭参谋长正看着他,他竭力忍住发火的冲动,然而已经开始话里带刺:“从八一三日军开战那天起,我就有幸看到了我国国民的种种丑恶嘴脸!”祝翼铖冲动之下,将他这些天看到的那些国人丑态,一股脑全都说了出来。
参谋长面对祝翼铖尖刻的抨击,却始终面容平静,不动声色。等祝翼铖终于说完了,他才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反问了一句:“你真的认为,我们中华民国炎黄世胄,已经完全没有希望没有未来了吗?”
经过刚刚那一番批判,将心中郁积的那些愤懑发泄出去,祝翼铖意外地发现自己的情绪似乎平静了许多,也不再像原来那样充满怒火了。他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张柏亭这个问题,才发觉如果自己真的如他原来以为的那样,对中国完全失去信心的话,那么他显然也不会那样积极地帮助童子军,更不会在今天来找张柏亭了。
想到这里,祝翼铖终于努力让自己完全平静下来,认真地说:“参谋长,我想,大概我一开始就是被自己的愤慨所影响,您这一问,我才真正发觉,其实我还是对中华民国抱有希望的。”他坦率地承认了自己从前的偏激,张柏亭闻言,赞许地点点头。
祝翼铖没有再说话,却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张柏亭叹口气,觉得这时候可以对这个青年学生说了,便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道:“你们青年的爱国之情,就是我们党国最宝贵的财富。只不过你刚才说的方案,确实不能用在战争当中。”
“为什么?”祝翼铖的问句脱口日出,“如果是因为人道,那日本人的行为又算什么?对人类才讲人道,对嗜血的畜生还讲人道,那是妇人之仁!”说到这里,刚刚才有些平静的祝翼铖,再一次显出了激动的神色,双手也下意识地在空气中用力一挥。
张柏亭认真地打量了一下祝翼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