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将*******令 > 番外四.明校尉

番外四.明校尉

。”

他想了想:“官员与百姓应该不住一处,我就到官员们住着的地方找去。”

老板笑着摇头:“要说这京城里什么最多?官儿最多,一棍子打下去,里面至少一名五品以上官员,这些个官员呢,不是谁都有大宅子住的,五品往上还好一些,五品往下呢,有赁的有借住的,也有的为了省银子,专门往穷地方找房子。客官找的人只是区区六品主事,客官要想找到他,那是大海里捞针。”

他只好到处去打听,打听到礼部衙门,隔着一条街就被哨兵拦住,他跟哨兵说明来意,哨兵冷笑:“都是去家里找人,哪有来衙门里找人的?”

他说不知道住处,哨兵又冷笑:“可见不是正经亲戚,瞧你这模样,打秋风来的吧?”

不让进去,那就在外面等。

他站在哨兵管不到的街角,等到日落时分,看着一队队人马经过,前方鸣锣开道,后方兵丁护持,中间一顶八抬大轿,鸣锣次数不一,护卫队伍长短不一,可有一样相同,所到之处,闲杂人等一律回避,偶尔有老弱病残走得慢些,卫兵立即过来驱赶,良善一些的将人劝走,凶恶的抡起棍子就打。

如此几日过去,他放弃了去衙门里找人,突然想起廖恒在书信中说过,他如今进了太学读书。

他去了太学,没想到较之礼部衙门,戒备更为森严,街口立着高大的琉璃牌坊,过了牌坊立着下马石,大小官员到此下马,进孔庙拜见过圣人后方可进入太学,普通百姓则止步于牌坊,抻着脖子往里多看几眼,哨兵就会过来呵斥。

他站在不远处观察了几日,太学生们隔几日会出来,三五成群结队到旁边街上买些文房,他就站在文房店外,挨个问他们认不认识廖恒廖永之,有彬彬有礼的,摇头说不知,有傲慢的,不搭理他,也有些人嘲笑他的口音,学他说话。

无论受到何种对待,他坚持不懈,每日前往,见人就问。

没几日遇上太学生们前去郊外踏青,他们似乎倾巢出动,几乎有数百人之多,他欣喜不已,跟着他们到了河边,挨个询问。

终于有一个人说道:“你问的是凉州府金城县的廖永之吗?他的父亲是礼部主事?”

他连忙说是,那人道:“去年秋日,他与我一起进的太学,他好像有什么难解的心事,终日闷闷不乐,也不怎么说话,大概呆了月余,就不声不响离开了,后来再未见过。”

那个人热心,又喊来几名同伴相问,有一个说廖恒家好像住白纸坊。

他千恩万谢,骑马找到白纸坊,挨家挨户打听,有人告诉他,廖家确实在此住过,去年年底搬走了,至于搬往何处,没人知道。

心灰意冷回到客栈,老板笑说道:“客官,该交房钱了。”

回到客房打开包袱一看,银子已所剩不多。

他离开天梯山的时候,徐剔守与夫人给了他足够的盘缠。

一来他花费上大手大脚惯了,不知节省,二来,他没想到找个人这么难。

他拿着包袱牵了马,一路打听着,去找更便宜的客栈。

南城门外找到一家,客房破旧简陋阴暗潮湿,不供应茶饭,没有沐浴的热水,看到他进来,几位一旁闲着的住客围上来看热闹。

一位笑道:“又来一位快要花光银子的。”

另一位道:“我再捱上几日,再没有用工的,只好打道回府了。”

“我准备卖了自己,进大户人家做仆人去。”又一位道。

还有一位道:“等我身上的钱花光,我就要饭去,我已经打听好了住处,就住到城隍庙。”

“等天气热起来,随便找地方一躺就是,用不着去城隍庙。”又有人道。

“睡觉好说,吃饭呢?”又有人道。

大家齐声叹息,有人指着他道:“这小兄弟还有匹马,这是匹良马,能买个好价钱。”

“他还有一把刀。”有人道。

就算走投无路,我不会卖马,也不会卖刀,他心想。

刚进了房间,有人在外面敲门,打开来一看,是店老板。

店老板问道:“客官,你的马和刀可卖?”

“不卖。”他摇头,“我在,马就得在,刀也得在。”

店老板道:“客官也瞧见了,这里住的是一帮穷鬼,你若是不卖,可要看好了,一旦丢失,小店概不负责。”

他连忙拉开窗户向外看去,果然有几个人正围着他的马转悠。

看到他提着刀出来,那几个人悻悻走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