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月都会把新的资金注入进来,用于维持企业日常的运转。
而他自己每天都是在应付各路记者的采访,颇为游刃有余地对VCD大唱赞歌,并不断的给记者描绘出一幅幅美好的蓝图。
而暗地里,则让一众技术人员纷纷南下,至于去干什么,对外宣称是考察市场,而实际上却是一边联系“正规”的音像公司,另一边又联系了一些“不那么正规”的音像公司。
甚至私下里与之达成了一个诡异的利益共同体,只要日后VCD在哪个城市出现,他们的碟片就会在第一时间跟进……
此时的姜万勐已经完全不再被“子弹”所束缚,他只管生产“枪”,至于“子弹”,自然会有人考虑到。
不管是百通风投还是姜万勐,都是在等一个机会,只要它成熟了。才是VCD大展宏图的时候。过早的让它进入市场,并不是明智之举。
给姜万勐支了一招之后,韩俊便不再过问合肥那边的事宜,韩俊不相信自己都把话都说的这么透彻了,他们还不理解。如果那样,他姜万勐也不可能走到他现在的这一步。
只是韩俊完全没有想到,通过新闻媒体造势,效果固然喜人,却也给他自己造成了不大不小的“困扰”。
因为,孙林又来了……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新闻媒体,最新的新闻素材当然是一定要有的,当然,即便没有最新的素材,观点如果能不落俗套也是一样的。
现下,广大媒体的视线都集中到了VCD和它的发明者身上,而新华社这边,却把眼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孙林把当初采访韩俊的初稿给总编一看,以总编老辣的眼光立刻发现,这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新闻素材。
不过孙林也说出了自己的疑虑,因为这个韩俊的履历,看起来实在太“假”了一些。新华社毕竟是个正规的、正统的新闻机构,并不是那些街边小报,什么东西都能整成新闻,他的社会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不能胡编乱造,一个操作不好,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和恶劣的影响。
但总编的考虑却与孙林完全不同,改革大潮已开,他们需要“典型”,一个正面的典型来烘托改革开放的成果,就像广为流传的“深圳速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小孙,深圳是个出商业天才的地方,但它占着政策的优势,内地还没有一个地方能与之相比,可滨海……呵呵,既然能有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