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你们养的起吗?真以为自己是微软第二嘛?”鲍尔默看完那封蹩脚邮件,顿感哭笑不得,可再仔细看看,他们给出的年薪,虽然比目前的薪资要多出不熟啊,可邮件的接收人根本没有离职的可能。而对方似乎是瞅准了一样,专挑那些根本没有离职可能的人发,而中层以下的人则没有收到过类似的邮件。
“这……是在向我们示威吗?”比尔看到了统一格式的邮件,比鲍尔默还无语。可是,凭着他们的身份,对这样的把戏也只是一笑而过。或许他们挖角的时候没有太重视让对方感到受到了轻视也说不定。而以这种注定没有结果的反挖掘来表示抗议也说不定。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对方的“示威”,并没有就此罢休……
11月2日早上,ICQ推出了一个新版本,添加了文件传输功能,也就是说,诸如图片,文本文件,都可以使用ICQ来从A传送到B,这个功能一经推出立刻受到的了用户们的热捧。可问题是,上午在主页上的新版本,在WINDOWS的环境下居然无法运行!
一时间,用户的指责声纷纷响起,好在当天的下午,ICQ紧急推出了一个补丁,让它可以在indos环境下运行而文件传输功能也真正地面对了注册用户。
与WINDOWS系统的冲突因为补丁程序推出的及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不过“WINDOWS环境下运行补丁”这几个字眼实在是太刺眼了。
为什么最先推出的版本不能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呢?许多人都在ICQ的主页上留言来询问。
好死不死,ICQ的官方回答是,并非因为软件设计失误,而是因为某些“非技术性的原因”导致了ICQ的新版本无法在WINDOSW环境下运行。但ICQ的官方回答很人性化地指出,如果以后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请随时关注ICQ的官方网站,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推出补丁来避免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这个模棱两可的回答,立刻让网友们想起了前段时间热炒的微软要收购ICQ的新闻。
难道……是因为微软被拒绝从而恼羞成怒,应用操作系统的优势来打压ICQ吗?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提出了这个大胆的想法,而出人意料的居然得到为数不少的人的赞同。
一时间,指责微软霸权主义行径的声音此起彼伏。凭什么人家不卖你,你就在背地里搞人家?
任凭微软的新闻发言人怎么解释,很难让网民们相信微软没做手脚,因为并非每个人都是程序员,都懂得操作系统的原理,有90%以上的网民,每天都是玩玩ICQ,聊聊天,看看网页而已,他们不会关心P2P是个什么意思,也没工夫关心什么叫即时通信,他们只知道,一个ICQ的新功能在indos下不能用,他们深信这极有可能是微软搞的鬼。
ICQ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同情,而微软似乎则在里面扮演了一个极其不光彩的角色。
“这……又是他们搞的?”对于类似的纠纷,见过大风大浪的微软根本不以为意,这有什么呢?只是一想到这可能是麦克代森的“逆袭”,就让比尔有些感慨“这厮……还真有点儿料”可他却压根儿就没有往麦克代森背后的人想去,他知道麦克代森背后是一家中国公司,可中国……有网络吗?
“哈哈,老板,这次不仅微软被骂的狗血淋头,ICQ又跟着火了。”麦克代森深深庆幸自己的选择,跟着这样一个“有趣”的老板,远比去微软有意思的多。
ICQ的新功能不能用,根本就是自己的问题,所谓的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补丁也纯系子虚乌有,可谁让微软前段时间收购ICQ不成来着?他们做出点的报复性的举动也合情合理吧?可他们报复,让一个很好的功能不能马上被网民们使用,那就要找骂了,更何况在雇佣几个煽风点火的人,达到一个群情激愤的效果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恩!这仅仅是个开始。”韩俊说道,他现在可没空跟微软扯皮,让他们小小的恶心一下,也感受一下自己被挖墙脚时的那种感觉,转而韩俊又吩咐道:“对了,麦克,你跟维斯格说一声,让打着创业的旗号派个人来趟滨海,国内的网络公司,需要噱头。”
这是早就计划好的,麦克代森当即表示没有问题,回头就给维斯格他们打个招呼。
而“逆袭”计划的成功,让韩俊的心理稍稍平衡了一些,可他突然发现,最近手下人的“事儿”有点儿多……
第三十一章摁下葫芦起了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