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海鑫集团的整体盈利形势依旧看好。美国那边暂且不提,仅仅海鑫地产的收入就极为客观。
即便有着高科园等的税费上面的优惠,海鑫集团的整体利税也近亿元,在滨海的民营企业里,绝对是个庞然大物。
不过,因为海鑫集团的各项产业相对独立,全滨海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知道它的真实“实力”,而海鑫集团在普通的市民眼中,并不觉得海鑫的规模有多么的大,就像是有很多人并不注意海飞丝和飘柔实际上是一家公司的一样。不过海鑫集团给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集团内员工的高收入。
老百姓都是实在的,他们不会去关心什么销量,什么渠道,什么GDP,他们只对收入的多少敏感,只关注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政策。
而海鑫集团的高收入,也让不少的滨海年轻人以能进去工作为目标。当然,这个目标并不难实现,因为海鑫总是在扩张,人员的需求也日渐增大,他们还没有发现任何一家企业能跟海鑫集团似的。每年扩展的步子都迈的那么大。
就在不久前,滨海第一家网络公司迅捷网络在海鑫大厦落户,据传言,这也是海鑫集团的一个子公司而已。
就在网络公司成立的同时,大规模的招聘又展开了。但是,因为网络公司对专业有很具体的要求,并没有多少人能直接得到录用的机会。
实际上,在当时,北京类似的科技、网络公司才是最多的,许多媒体甚至不理解为何这个“迅捷网络”要开设在滨海而不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只不过当地人总会有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迅捷网络能在滨海,即便是吕文也觉得能填补滨海产业链上的空白,自然是十分支持的。
而得到了吕文的支持,公司的申请之类的琐事办理起来相当的顺利,倒也省却了韩俊不少的麻烦,这种情况也是韩俊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吕文他们不支持那可真就出了鬼了,毕竟1996年国内的大环境就是快速的发展,且临近香港回归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各地都在做着准备,吕文他们也需要一份政绩来粉饰一下。
韩俊觉得,如果让美国的“知名网络公司”来滨海投资抑或合作,是不是能成为一个吸引力十足的噱头呢?用这个理由来说服自己,韩俊都觉得实在太简单了。
所以,他找到了麦克代森,让他跟维斯格联系一下,由创业出面跟滨海的迅捷网络联合。为ICQ打开中国市场预热。
与此同时,韩俊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