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家这边。天冷,小孩子往返容易伤风,主要还是为了照顾孩子。
回到家,便看见小七在院子里扎马步。
哟呵!
啥情况?
佟雪莹纳闷的看着儿子,院子里只有他一个人,没见到三位老人。
小七一看母亲回来了,立刻作势要起身,可就那么一瞬间而已,又继续做着动作。冲她咧嘴轻笑,甜甜的唤了声“娘”。
那认真的模样,还挺招人稀罕。
佟雪莹来到他身边,伸手轻摸他的发顶,纳闷的问着:
“干嘛呢?”
“练功夫呢!”小七傲娇的回答。
呃……
好突然!
这孩子跟在她身边快一年了,从来都没听说过他要练功夫,今儿是怎么了?
正胡乱琢磨时,厢房门打开,董老爹跟慕容老爷子从里面走了出来。看到佟雪莹,双双笑呵呵的走过来,慕容老爷子还拍了下小七的后背,说:
“丫头啊,这小子以后跟我们老哥俩学学功夫。强身健体,能文能武,你说咋样?”
“那肯定是再好不过!”佟菇凉没有迟疑的说着。
望子成龙是每个当娘的心愿。
她虽然是大老远穿越过来的“便宜娘”,不过对小七的感情是真的。伸手轻捏他的小脸儿,鼓励的说,“如果喜欢,就跟姥爷们好好学,知道吗?”
“嗯。”小七重重的点头,十分认真的道,“娘放心,小七没有勉强自己,小七喜欢练功夫。强身健体不说,日后还能保护娘亲。”
做母亲的听到儿子说这样懂事的话,心里十分的暖和。抬头看着二位老爷子,感激的侧身行礼一下。说来她算是幸运的,能遇到这两位国宝级的人物。
太医院首,山庄老太爷。
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上赶子给她儿子当师傅,上天对她挺厚道。
董老爹跟慕容老爷子双双伸手,将她搀扶起来。慕容老爷子略微摇头,有些指责的说:
“行这么大的礼干啥,又忘以前说的了?”
佟雪莹缓缓抬头,眼眶微红。
董老爹见她这般,轻叹口气,伸手从她手里拿过布包,说
“都是自己人,我们哥俩对小七、跟你对他是一样的。还有啊,这几日少去作坊那边,我给你调调身子。”
说着,转身朝厢房的方向走去。佟雪莹见状,赶紧也跟了过去。雪莲跟血参,她可得看看到底长啥德行!慕容老爷子拍了拍小七的肩头,起范儿继续教他功夫……
……
冬月就这么不声不响的没了,一进腊月,说道便多了起来。
包豆包、熬腊八粥、蒸饽饽、熬灶糖、备年货。
腊月是一年之中最末的一个月,这个月过完,意味着一年都过去了。道上的行人逐渐多了些,大家都忙着往返镇上跟村里,准备年货,准备吃食。
是的,你没有听错,备年货。
古代的农家,从进了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佟雪莹听到的时候,也觉得很不可思议。不过转念一想,倒也情有可原。
物质匮乏,年底想买点东西不易,更何况有许多都是被大户人家订固走,小门小户根本没机会。所以,在月初的时候就抓紧下手,冬天天冷也放的住,不存在变质的问题。
为此,她也特意提前跟铁柱打了声招呼,跟杂货铺那边订了一百五十斤的豆油,还有白面。再加上家里还有三头猪,猪ròu钱省了。
每人一斤豆油、二斤白面、一条子猪ròu,过年的饺子便出来了。
这些东西作为过年的年礼,即实用又体面,挺好!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按照辽东的习俗,这两天就要吃粘豆包、喝腊八粥。目的是防止下巴被冻掉。肯定没啥科学依据,无非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罢了。
要包豆包,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熬豆沙、磨粘面子。初六这天吃过早饭,佟雪莹便没有去酱坊。留在家里,跟着吴氏一起熬煮豆沙、磨粘面子。
粘面子,主要的用料是大黄米。将大黄米提前泡上一宿,然后淘净沙粒,放在石磨上经过碾压。磨成的面,按照一定比例,兑上一些豆面或者黑面,凉水和面即可。
佟雪莹家用的是白面,毕竟两位老人家不怎么能吃惯粗粮。况且慕容山庄送来的细粮很多,足够他们五个人吃上二年,没有不用的道理。
董老爹跟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