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上古昆仑经 > 第68章 凝血之玉(五)

第68章 凝血之玉(五)

“是的,孔峰同志。太昊伏羲氏女娲石是黄金家族的圣物。据说其是一块天然的阴阳奇石。后来辗转流传到和硕特部,供奉在王府里,而王府对外秘而不宣。

关于这块女娲石,相关史料记载也是只言片语。到清代,和硕特王爷以太始祖包羲女娲石外观为模本建造了两处景观,也就是人根峰和母门洞,以供族人祭拜。据传,包羲女娲石在第四代和硕特王爷时便不知所踪,有说被恭亲王府收藏,也有说隐秘于民间,总之成了一个迷踪。”看来,吉日格拉对这块女娲石也知之甚少。

“相传,伏羲女娲石为伏羲和女娲在造人之后,把生殖器留传下来,作为传世之物。后被黄金家族所得并作为圣物。

至于黄金家族为何会将伏羲女娲石作为圣物来供奉,就应该追溯到蒙古部落的起源。根据《史记》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有捏古斯和奇源两个氏族,后来在与匈奴人的战斗中只剩下了两男两女。这四人他们逃到了额尔古纳一带居住了下来,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然而,后来他们部落的人口竟然神奇的不断增长,最多的时候曾经多达七十个分支,这当然应该归功于他们子孙的大量繁衍。可是,为什么繁衍的如此之快,史学界好多专家都非常疑惑。

据说伏羲女娲石一阳一阴,真可谓是“阳刚天下雄,阴柔世上美”,堪称是集大自然的鬼爷神工和天地之灵气,打造出了举世罕见的不朽神雕。

它既有一种生生不息的澎湃激情,更有一种只可意会不便言传之神秘意境。这也就不难理解,黄金家族为何要将伏羲女娲石作为圣物来供奉了。”秦风边走边接着对我讲到。

“真乃神奇!真想一睹此神物之风采。”听秦风说完,我不由得赞叹道。

“有什么好看的。”艺凝脸色微红的对我嗔叫到。“额……”我看着艺凝,不敢多做言语。

走了大约半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山前那片胡杨林。

“极目金黄千里秀,

自成一景阅沧桑。

天荒弱木根须绝,

地老孤枝叶脉昂。

罕见飞沙风透障,

却迎远旅客游疆。

凡间万物如星斗,

留墨先书此树章。”

看着面前的这片胡杨,秦风不由得吟起了这首七律。

胡杨,又称胡桐、英雄树、异叶胡杨等,为落叶中型天然乔木,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沙漠地区。

一般树高十至二十米,树龄可达两百年,树干通直,树叶奇特。胡杨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而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叶子边缘还有很多缺口,有点像枫叶,故又有异叶杨之称。

胡杨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其透水性较一般植物强。它从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到叶片都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的泌腺排泄盐分。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便能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多余的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是为“胡杨泪”。

当地居民用胡杨泪来发面蒸馒头,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其碱的纯度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除供食用外,胡杨泪还可制肥皂,也可用作罗布麻脱胶、制革脱脂的原料。一棵成年胡杨树每年能排出数十千克的盐碱,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二十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根植于大地。

胡杨是一种神奇的树,它生长在茫茫戈壁之上,传说它“生后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众人走进胡杨林,发现整片胡杨林犹如一座天然的艺术宫殿。它盘根错节,千姿百态,美丽而独特。有的苍劲、有的秀美,有的如百年佛塔昂然挺立,有的如妙龄女子妩媚多姿。

在秋日的夕阳照耀下,胡杨叶变得金黄透亮,耀眼夺目,精彩绝伦。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具包容性的一种树。它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你们看,在这片胡杨林中,有梭梭,有甘草,有驼骆草,竟然还有一片黄白菊,他们在这里和谐共生。

容与和,正是儒家的真髓。这片胡杨林就好像一个硕大无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群体,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秦风由胡杨的特性延伸到了东方文明的架构,实在是让我刮目相看。

“艺凝,看着胡杨林里的这片菊花,我突然诗兴大发,即兴赋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