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满足了她们的好奇心,这些媳妇们也把这一年多村子里发生的事讲了一遍,无非是谁家又娶了新媳妇啦,新媳妇不仅漂亮,嫁妆也几多,谁家婆媳又不和什么的。
不过罗天都发现,这些来的媳妇里头,有孩子的倒是都送到罗白翰那里认字去了,就是没有送的,见着方氏这般富贵地回来,估计也会眼热地想法子说服家里男人让孩子去读书认字。
六、七岁大的孩子,留在家里也干不了什么正事,那点子活,大人伸把手就弄好了,还不如让孩子去读点书,明点道理,将来若是也能像罗大郎一样,有个出息,全家人都跟着享福了。
其中,以长辉娘最有发言权。小长辉如今已经送到镇上的学堂念了几年书,而且书还念得不错,明年先生要推荐他去考童生了。村子里的人都说,罗家村除了老族长和罗白宿兄弟,只怕又要出一门秀才了。
说起长辉,长辉娘还是很得意的,但是嘴上还要谦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们又不是不知道,长辉人身体不太好,以后田地里的那碗饭他怕是吃不上,我和他爹没有办法,才筹了钱送他去学里,不指望他考什么秀才,就是认得些字,将来不拘去哪里做工,也能轻闲些,混口饭吃。”
在外头,同是做工的,识字的和不识字的那待遇还是有差别的。长辉娘早已经盘算好了,若是长辉能读书也就罢了,若是不能读书,她就托人寻个差事给长辉做,必不让他像自己一样,困在这村里。
众人便又夸长辉娘有眼光。
长辉娘便道:“哪里是我们有眼光哟,说起来还要感谢五哥,那几年都是五哥不嫌弃,带着长辉认字的,五哥不在,就是小都带着认字的,只可惜了小都不是男孩儿,要不然,小都认真读书,中个进士也不是不可能的。”
众人又把眼光转到罗天都身上,这么一细看,虽然比不得罗名都漂亮,那也是白白嫩嫩的十分可爱,免不了就有人问,罗天都也到年纪子,许了人家没有。
罗天都听得直皱眉。她想说,老子才十四岁!十四岁!才不要这么早许人家。
方氏提起这个也是头疼,以前在村子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