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汪,小赵来了,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金云秋嘴上这样说,手早就伸过去接过赵华手里的东西,笑脸相迎。
赵华和汪伟山jiāo情也不深,虽说他也不再嘎子乡工作了,汪伟山不是他的直接领导,但是作为自己的前任,他也不能二手空空,就带了村里的一些土特产。
“赵华来了,快请坐。”汪伟山从里面走出来说道。
金云秋趁赵华不注意,偷偷的看了赵华送的东西,见只是一些土特产,脸色就不太好看了,虽然他她做的隐晦,但是还是没能逃过赵华的眼睛。赵华心道:现在才知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二口子格局都不够。
赵华在汪伟山家里也没有待太久,汪伟山主要说了谭县长生活上的一些小细节,比如谭县长爱gān净,不允许办公桌凌乱之类的小事。
赵华jiāo接完手里的工作,就到县里上任了,赵娟也同他一起去了县里。因为现在县委书记一职还空缺,谭良富要兼顾县委的工作,没有一个秘书确实不行。
赵华的办公室就在县政府办公楼二楼,紧靠着县长的办公室。赵华首先到谭良富的办公室里报道。谭良富笑道:“来了,这二天手头上的工作千条万绪,你来了就好了。今天先熟悉一下环境,明天再正式上班。”
赵华帮谭良富蓄满杯中的茶水,说道:“好的,那我就先出去了。”
赵华刚到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邵玉生就让他过去一下,邵玉生主要就是嘱咐赵华主要的工作安排,毕竟赵华挂着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一职。邵玉生qiáng调赵华的主要工作就是服务好谭县长,并嘱咐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
第十二章 股份制改革
这些天魏县的官场不平静,县委常委一下子出现二个空缺,县委书记一职没有人敢奢望,就连谭良富也不敢有太多的想法。虽说他来魏县当县长之前的玉兰市建设局的局长,属于平级调动。但是毕竟来魏县的时间不长,市委肯定要考虑到这一方面,县委书记是需要具有独挡一面的能力。
但是纪委书记一职很多人打他注意,这些天往返于市里的人也络绎不绝。托关系的,找老领导反正十八般武艺全都使出来了。本来对于魏县纪委书记,丁洪亮有很大的发言权,但是经过自己侄子丁海轩这件事,他自己都自身难保。省里的意思为了防止人情关系,纪委书记一职必须要异地任职。丁洪亮很可能被调入的外地,市里也是着手从外地空降一个纪委书记到魏县。
赵华帮谭良富沏好茶,和谭良富确认一下今天的行程,谭良富这些天主要是到县里几个国营企业调研。市委把他调到魏县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搞活魏县的经济,脱掉贫困的帽子,可是这又谈何容易,半年的时间魏县的经济基本没什么改观。
谭良富叹了口气说道:“还真希望市里早点把魏县的班子给定下来,现在让我头疼的事情就是这经济,你在大学期间肯定涉及一定的经济知识。”
“略有涉及,谭县长。”赵华毕恭毕敬的说道。
“让你没人的时候叫谭叔,下次再犯,我给你好看,你来谈谈你的想法。”谭良富佯装生气的说道。
赵华对经济方面的问题还是很有发言权,前生对于华夏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十分的了解,自然是信心爆棚。赵华清楚的知道一个地区想要发展经济,必须要有一定有实力的企业作为后盾。他不仅仅体现在纳税上,包括就业,消费等等诸多因素
从1978年到1992年的14年中,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进行了三次尝试。
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至1983年。这个阶段的改革被称为“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即扩大企业在生产销售、利润留成和人事任命上的权力,如允许企业生产和销售超计划产品,提取和使用利润留成,任命企业下级gān部。这一阶段的改革,在措施上类似于东欧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改革尝试,它们的结果也是类似的:在改革的初期,显现一些成效,到了后期却出现严重的弊病。改革初期,这些措施显著提高了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企业产值和利润的增长,但是,很快就出现了更大的问题。在这些措施的激励下,企业发放的奖金、补贴等越来越多,而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和财务计划的情况却越来越差。
第二个阶段是从1983至1987年。这一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有两个措施:一个是改革涉及国有企业的财务分配体制,实施“利改税”,即把向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