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州县城西约3公里处有一排山,叫将山。将山山口正面临丽江。看上去,山顶草木覆盖,浮云散漫,完全看不出上面隐藏着一个与战争有关的工事。但走上山顶,一个连接几座峰峦、长达几公里的连城炮台便一目了然。其形状与北方的长城类似,都是沿着山脊两边筑墙,高端处建炮台,兵房、弹药房一应俱全,因而有“南方长城”之称,闻名海内外。毫无疑问,边防工事的推行者苏元春已经把小连城作为全线的纵深阵地和镇边行辕进行了重点建设。
此外,为了使边境防御工事连成一片以更加稳固,苏元春还在凭祥一座大山岭里修筑了地下长城。这是一个地下营垒,位于凭祥市北25公里平岗岭的腹部,为坑道建筑,拱式砌法。坑道呈拱形,长约50米,高约3米,宽约2米。内有厅堂、指挥所、兵房、弹药房,还筑有水池。而在平岗岭表面,则建造了南北两座炮台。两炮台上分别安有德国克虏伯大炮各一门,小炮数门。但北台大炮已于1921年被广西军阀陆荣廷移至现南宁市白龙公园内的“镇宁炮台”。经历百年时间,无论是营垒还是大炮,至今还保存得十分的完整。
边境有力的防卫保证了战争的胜利。1885年3月24日,法军进犯镇南关。曾任广西提督、年近七十的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官拜关外军务帮办,亲自率清军在镇南关与法国侵略军决战,大败法军,取得了震撼中外的镇南关大捷。是役为中法战争以来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从而扭转了战争局势,导致了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中法两国政府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将龙州辟为通商口岸。一个原本封闭、偏僻的小城,终于打开了国门,突然变得热闹非凡。随即,法国政府率先派员来龙州组建法国驻邕龙领事馆和天主教堂,美孚洋行、亚细亚洋行相继设立。广西提督又移驻龙州筹办边防。至此,龙州已成为广西一个名副其实的边防重镇。
正因为龙州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因而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视。1929年9月,俞作柏、李明瑞率部反蒋,不到一个月失败。共产党决定,派俞作豫率广西警备第五大队,从南宁开赴左江地区开辟左、右江三角地带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1日,在何世昌、俞作豫、宛旦平、李明瑞、邓小平的领导下,龙州宣布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僻静的左江地区,也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
龙州与越南,一衣带水,有184公里长的边境线。多少年来,两国边民互市通婚,亲如一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越南的革命者胡志明、黄文树等,以龙州为落脚点,经常出入龙州,开展越南革命活动。龙州既是越南革命者的联络点,又是他们的庇护所。
小小的龙州,南疆之一隅。山峦叠翠,江河环绕;城镇繁华,乡村富足。龙州人就在这方土地上劳作耕耘,生生不息。千百年了,每一寸土地,每一段江河,都必然遗存着关于龙州的历史与文化,只是,有的流失了,有的还流传着。如果那个明朝的解缙还活着,那他该用怎样的笔调去描绘今天的龙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