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街
打铁街在县城最大的集市新填地的东面,与新填地相接。街道全长约150米,街面宽约20米,是东面通往集市的必经之路。街道两旁,家家户户在门前都设有打铁坊;而街的西面,进入集市的拐弯处则是集体菜刀社。与个体打铁坊比,那是一个更大的打铁坊,由木板搭建而成。
打铁街主要出产菜刀,兼打制其他铁器,比如锄头、柴刀、斧头、犁耙等。
龙州菜刀自清朝起享誉东南亚。那些菜刀的出品,全来自打铁街。
龙州菜刀的特点是刀口锋利,经久耐用。尤善砍骨,多大的骨头,一刀下去,必然断裂,而刀口不钝不崩。
传说,打铁街的菜刀原先名不见经传。有一次,黄记铁铺要与李记铁铺比试菜刀。比试的办法是看谁的刀能砍断的铜钱最多。
比试的结果是,黄记铁铺的菜刀一刀下去能砍断五枚铜钱,而李记铁铺的菜刀一刀能砍断七枚铜钱。从此,李记的菜刀声名鹊起,龙州菜刀跟着名扬天下。打铁街由此而得名。
打铁街真是名副其实的铁器锻造中心。每天一大早,打铁街家家户户的打铁坊包括集体菜刀社,风箱拉得呼呼的响,火炉烧得通红。不一会儿,“咚——叮,咚——叮……”打铁的声音此起彼伏,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往里看。看到的是,作坊里,不是父子,就是兄弟,彼此面对着火炉,抡起铁锤,你一下,我一下,锤得火星四溅,看的人都心惊胆战,不可思议。冬天里,他们竟然穿着单衣,年轻的甚至光着上身,那右臂的肌肉一块块隆起,看的人不由得起鸡皮疙瘩。
所以,那时打铁街的人特别大气。上街买菜大都不讲价;男人们走在街上,人们大都认出他们是打铁街的人,因为他们大都长得矮,手臂粗壮,胸肌发达。
我有三个打铁街的女同学。一个是小学同桌,两个是初中同班。她们都很壮实,且凶悍。
后来,外地人有所不服。有人说,龙州菜刀之所以好,是因为用了法国的铁轨做材料。清朝末年,法国与清政府签订协议,要在龙州和越南同登之间修建铁路,后因越方的铁轨宽度与中方的不符,最后无法通车。铁匠们便用了法国提供的铁轨做菜刀。
也有另一种说法。龙州菜刀淬火的水是因为用了青龙溪的水。从打铁街东头流入一条溪水,经打铁街、新填地,通过新填地南边的青龙桥,流入丽江。此溪叫青龙溪。
据说青龙溪水质特好,有丰富的矿物质,菜刀用此水淬火,刀就特别坚韧。
这两种说法都没有依据。法国铁轨终有用尽的时候,不至于到了20世纪70年代还有吧?
青龙溪是一条季节性溪流。每年七八月涨水,到十二月底枯竭。一年里有半年无法用青龙溪的水。这么说,打铁街有半年时间出品的龙州菜刀是次品的喽?
总的说来,还是龙州菜刀的锻造技艺高超。百年的手艺,传了好几代人,才打出“龙州菜刀”这个品牌。只是后来,龙州成立了刀具厂,制菜刀都是机械化了,打铁街的手工作坊慢慢就消失了。如今,走过打铁街,街道井然,没有了过去那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