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帝姬不妖娆 > 第139章 年节

第139章 年节

其实,夏裹现在所在的这个时空,跟前世的那个时空,也没有多大区别。例如,这儿依旧也要过年。

在这儿的史书中明确记载着:“年,谷熟也!”意为年即庄稼收获之意。因此,把庄稼成熟的周期叫作“年”。春节也就称为元日、正旦、朔旦、元旦,民间称“过年”。

据史书记载,在久远的朝代,农夫们到年底十月,为庆祝丰收和改岁,准备好美酒羔羊,共祝万寿无疆,便已具备了春节的雏形。

但是,它并没有固定在正月举行,所以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春节。因此,岁首正月不断地改变,春节始终没有定型。

大夏建国初期,高祖帝正式实施无数的太史监改写的《太初历》,正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使作为节日的春节正式定型。

历经大夏八百年的沿革,春节这一词早已深入寻常百姓家。

这儿的过年,是从腊日开始的。这个腊日不是指的是腊月初八,而是腊月的第一个辰日。

在腊日里,所有在外经商的,游学的,佣工的,串亲戚的,都要赶回家,跟父母兄弟团圆。《乐府诗集》里有云:“父母已去,兄妹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日来归,不敢自言苦”。

不过,在腊日里,喝得不是腊八粥,而是没有花生,没有豌豆的腊日粥。这粥的主料是只有大豆,大豆磨成粉,去皮熬汤,或者不去皮,泡一夜,搁水里煮,放上青菜,撒点盐,再来点儿花椒,很是简陋。

夏裹却是吃得津津有味,虽然不是燕翅鲍和佛跳墙,可毕竟是绿色食品啊!

腊日之后的第二个节日,就是除夕。

除夕这天,王府所有的人都聚在一起,祭祀祖神,喝大酒,吃环饼,把把葱、韭、薤、蒜、芫荽等五辛凉拌了摆在桌子上下酒。

酒宴是大宴,上万人共席是不算稀奇的。然而,一万个食客得坐上千桌吧,那场面肯定是很壮观的。礼王府在以前废黜的日子里,不敢摆这种大宴。后来,在漠北,随着夏裹

的回归,这种大宴也就摆了出来。

很是热闹啊!说实话,夏裹感觉就像是在前世中,部队中过新年一样,几万人汇集在大操场上,喝酒新年的那种光景。

不过,这儿的人在酒宴上就要文明得许多。在这种酒桌上,他们玩一种“藏钩”的游戏。同桌之人,公推出一倒霉蛋出来,让他猜谁的手里藏着金钩或者别的小玩艺儿。

猜对了,被猜中的那位要罚酒,猜不对,猜家要罚酒。

庆幸的是,夏裹这世出身是宗姬,再加上前面的三个宗姬都不在王府了,所以这个倒霉蛋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她来做。

这儿的人不玩守岁的这种游戏。他们的历法跟夏裹前世的历法有点儿不一样。

前世的历法是以夜半为朔,把除夕当夜十二点当成新年的开始;而这儿的人以平明为朔,天不大亮,就不算新年。所以,大年初一那天,人人都起得很晚。

大年初一,这儿的人称为“元日”。元日那天这样过:早上起来,全家人团团圆圆吃“岁饭”,然后在堂屋门口生一堆火,把竹子扔进去,烧得啪啪作响,这就是“爆竹”。

可不是夏裹前世的那种爆竹,指的是鞭炮,跟竹子没关系;这儿的爆竹,那才是真爆竹。

爆竹完了,在大门口粘贴鸡形的剪纸,门首插上芦苇,门鼻子挂上桃木,再给小孩子衣领上插一根柏树枝。

这些玩意儿可都有讲究,爆竹、芦苇、桃木、柏树枝可以驱鬼,门上贴鸡形剪纸,则是为了把赶跑的鬼挡在门外。

当然,帝家之风与庶民之风大不相同。老百姓玩爆竹玩剪纸,在底下瞎热闹,帝家的那位女帝则喜欢在元日这天干些大事情。

不过,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只是把她的年号又换下了一个。

然而,礼王府的这个元日,却接到了从京城发来的一惊天的大爆竹。女帝想遵循先帝的遗愿,册封夏坚为帝太孙。

这下,整个礼王府炸开了锅。没有人去恭贺礼王。而礼王则是一脸的悲戚之色,走起路来也是踉踉跄跄。

又是一连几日,礼王把自己关在书房内,不愿意见任何僚臣。

而初继绪则过来找夏裹了。

初始,他们只是聊“银通天下”。毕竟不管夏坚能否当上帝太孙,这“银通天下”是必须按它应有的规律去发展的。

“小宗姬,”初继绪这才眉头皱起。“一旦帝长孙被册封为帝太孙,礼王府可就由人后推到了人前。不知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