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于维汉传 > §3-7 绿叶对根的情意

§3-7 绿叶对根的情意

给于**当研究生的学生,无论是跟他读硕士、读博士的,还是在他的博士后工作站工作的,一年中最欢乐、最值得纪念的那一天,就是新年或春节——他们相聚在导师家,师母给他们做他们最爱吃的食品,于先生更是兴奋异常地给他们讲有趣的故事,说些最让大家最开心的事。当然,春节的聚会就还多了一层意思。那一天是于老师的生日,他们要为恩师祝寿。寿礼他是谢绝的,但情意总要表达。

记得有一年在导师家的这样的一次聚会,大家唱起了这首歌:

请你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情牵着你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

我的眼睛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

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我觉得没有任何一句表达于**的学生对导师的思念比“绿叶对根的情意”更贴切、更感人的了。现在于**的学生,无论是在大洋的彼岸还是此岸,无论在全国的任何一个地方,如果再唱起这首歌,再回忆每一次在导师家相聚的日子,他们一定会热泪盈眶的。

在这一章的前几节,我已写到了在美国的十几个学生在惊悉先生去世时写来的感人至深的唁电,我还写到了“长大以后我也成了你”的哈尔滨的尹新华和北京的韩福生对导师的回忆,现在我还要写下这几位就工作在哈医大的学生对导师的情意。如今他们名副其实地继承的老师的遗志,成了这所学校医疗、教学和科研的业务骨干,成了让导师放心和安心的医学专家。在回忆中,他们说当于老师的学生,我们感到光荣,也有很大的压力,我们最怕的是给先生丢脸,如果说,我们还有点进步的话,那是因为“根正”,我们才“叶茂”的。

于波教授可能是哈医大最忙的医生了,他1992年考上了于**的博士,现在是哈医大二院的心血管医院的院长兼心内科主任,中华心血管学会青年学会的副主任委员,省心血管学会的副主任。在过去的8年里,于波在国内开展了近30项介入新疗法,应用不开胸微创介入方法诊断和治疗国内乃至国际复杂的心脏病,因此成为国内一流又有国际影响的心脏学专家。现在他还担任着哈医大国家科技部临床新药(心血管)实验中心的主任。

于波说,我不是于先生的硕士,当年和他的硕士一起考他的博士,我很担心,但是他还是录取了我,他的大家风范让我很感动。跟随先生多年,他的教诲让我终生不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恩师常说的:“先做人后做事,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先生用他的一生践行自己的这一思想。所以他才能成为名垂千古的“苍生大医”。从36岁就成为博士生导师的于波,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宣扬于先生确立正确世界观的思想。他也特别对学生说:“作为医生,首先要有公心。在为病人服务中,我们获取了新知,感受到了快乐。除此之外,我们没有任何个人利益。”

当年于先生对我们研究生说:“我只能给你一支枪,给你指一个方向,要打什么,怎么打,那是你自己的事。”他特别主张“实践第一”的科学思维,他总是说:“方法从实践中来。”他有意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他说可以失败,但不能不动手。他让我们从刷试管和养老鼠开始实验工作。于波说,给于先生当研究生很辛苦,那时为了找到材料,我骑着自行车到处跑。为了搞到新生儿脐带血,我蹲过许多产院,求过许多接生医生。为了搞到纯种的大白鼠,我自己跑到北京。有一次我从北京往回运送两箱子小白鼠,正赶上严寒的冬季,到了火车上请乘务人员帮助安排保温的地方,一路上只顾照顾老鼠了,到了家一看钥匙丢在车上了!在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于先生特别要求我们要有团队意识,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要善于和大家一起工作。他对每个学生要求都很严格,但是他善待每一个人,大家在他身边工作感到温暖,感到放心。现在我领导的队伍也有200多

人了,于老师当年培养我的领导团队的能力,真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哈医大克山病研究所的副所长邹宁最近随着于**事迹巡讲团在全省各地报告,她特别讲到于**对年青一代的提携和帮助。邹宁是1990年考上了于先生的硕士,2001年又考上了他的博士。毕业后,于老师支持她到美国学习,继续搞心血管的研究。邹宁说,和别的导师不同,于先生不把学生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要求你非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