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16章

第16章

燮刊於江西提举仓司者,凡三十二卷。《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并作《象山集》二十八卷、外集四卷。总而计之,与燮所刊本卷数相符。独年谱称持之所编外集为六卷,殆传写讹四为六欤?此本前有燮序,又有杨简序。燮序作於嘉定五年。简序作於开禧元年,在燮序前七年,而列於燮后。盖刊版之时,以新序弁首,故翻刻者仍之。又有嘉定庚辰吴杰跋,称是集为建安陈氏所刊。而年谱未载此本,岂持之偶未见欤?前十七卷为书,十八卷为表奏,十九卷为记,二十卷为序赠,二十一卷至二十四卷为杂著,二十五卷为诗,二十六卷为祭文,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为墓志、墓碣、墓表。外集四卷皆程试之文。末为谥议、行状,则吴杰所续入也。其语录四卷,本於集外别行。正德辛巳,抚州守李茂元重刻是集,乃并附集末,以成《陆氏全书》。其说与集中论学诸书互相发明。合而观之,益足勘证。今亦仍附於末,不别著录焉。

△《慈湖遗书》十八卷、《续集》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杨简撰。简有《慈湖易传》,已著录。金谿之学,以简为大宗。所为文章,大抵敷畅其师说。其讲学纯入於禅,先儒论之详矣。其论治务最急者五事,次急者八事。大抵欲罢科举以复乡举里选,限民田以复井田,皆迂阔不达时势。然简历官治绩,乃多有可纪,又非胶固鲜通者。盖简本明练政体,亦知三代之制至后世必不可行。又逆知虽持是说以告世,世亦必不肯用,不虑其试之而不验。故姑为高论,以自表其异於俗学霸术而已。及其莅官临事,利弊可验而知者,则固随地制宜,不敢操是术以治之,故又未尝无实效也。《宋史》本传载简所著有《甲稿》、《乙稿》、《冠记》、《昏记》、《丧礼》、《家记》、《祭记》、《释菜礼记》、《石鱼家记》及《已易启蔽》诸书,其目甚多。陈振孙《书录解题》则称简遗书止三卷。此本自六卷以前为杂文及诗,七卷至十六卷为《家记》,皆杂录论经史治道之说,如语录之体。十七卷纪先训,十八卷乃钱时行状及真德秀跋。又编杂文一卷及《孔子闲居解》一卷於后,谓之续集。与振孙所记卷数,多寡不合。而集中《家记》内各条,又有别标曰见《遗书》者。疑先有遗书三卷,初本别行。后又裒辑诸编,共成此集,仍总以《遗书》名之。犹之王质《雪山集》有三卷之本、有四十卷之本欤?

△《絜斋集》二十四卷(永乐**本)

宋袁燮撰。燮有《絜斋家塾书钞》,已著录。乾道、绍熙之间,陆九渊以心学倡一世。燮初与同里沈焕、杨简、舒璘同师事之,均号金谿高弟,犹程门之称游、杨、吕、谢也。简与璘各有全集流传於后。焕之著述,久已不存,今亦无从蒐辑。惟燮《絜斋集》二十六卷,后集十三卷,见於《书录解题》者明初尚有其本。故《永乐**》采掇颇多。厥后遂罕相传录,渐就散亡。即祖述象山之派者,亦不能举其篇目矣。今据《永乐**》所载,裒集编次,得文二百四十八首、诗一百七十六首。大抵淳朴质直,不事雕绘,而真气流溢,颇近自然。其剖析义理,敷陈利病,凡议论为语录所未采,事迹为史传所未详者,亦多足证焉。固不徒以文章贵也。惟《永乐**》於前、后二集不各为标识,今遂无可辨别。谨以类排纂,并为一集,勒成二十四卷,而以燮子甫所作序一篇附之。用存其旧云。

△《舒文靖集》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舒璘撰。璘字元质,一字元宾,奉化人。举乾道八年进士。初授徽州教授,擢知平阳县,终宜州通判。淳祐中追谥文靖。事迹具《宋史儒林传》。璘栖迟州县,终身未一挂朝籍。故集中无章奏之文。其经略遂不可考见。本传亦但称其教授新安,作《诗礼讲解》,家传人习,自是其学浸盛。然观集中与陈仓劄子,论常平义仓茶盐保长之法,深切时弊,皆其教授新安时所作。则璘亦非短於经世者也。本传称璘释褐之后,两除郡教授,不就。未著其所除者何郡。今观璘自作其父圹铭,篇末有曰:“子璘,迪功郎,信州州学教授。”则是所称两郡之一,而本传失之者。又本传称璘为徽州学官,司业汪逵首欲荐璘。或谓举员已足,逵曰:“吾职当举教官,舍斯人将谁先?”卒剡荐之。今集中有申谢傅漕及张守、陈仓三人荐举劄子。又有《谢李提举书》。乃独不及逵。其《与楼大防书》云:“前张守所惠荐章,蒙示回简,方知所自。”《与王大卿书》亦云:“荷礼书尤丈、漕使傅丈、仓使陈丈惠然相举,皆出提奖之赐。”亦均不及逵。与本传亦复互异。《道学》、《儒林》两传,为修《宋史》者所最留意。而参考斯集,已舛漏如是,是亦足证托克托等之疏谬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