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23章

第23章

家藏本)

元释善住撰。善住字无住,别号云屋。尝居吴郡城之报恩寺,往来吴淞江上,与仇远、白珽、虞集、宋无诸人相酬唱。远赠诗有云“阊门北去山如画,有日同师步翠微”。无答其见寄诗,亦有“句妙唐风在”之语。盖虽入空门,而深与文士同臭味也。集中《癸亥岁寓居钱塘千顷寺述怀诗》,有“高阁工书三十年”句。

从英宗至治三年癸亥,上推三十年为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距宋亡仅十四年。

其《赠隐者诗》,有“对食惭周粟,纫衣尚楚兰”句,盖犹及见宋之遗老,故所作颇有矩矱。观其论诗有云“典雅始成唐句法,粗豪终有宋人风”,命意极为不凡。及核其篇什,则但工近体,大抵以清隽琱琢为事,颇近四灵、江湖之派,终不脱宋人窠臼,所言未免涉於过高。然造语新秀,绝无蔬筍之气,佳处亦未易及。在元代诗僧中,固宜为屈一指也。

△《竹素山房诗集》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吾邱衍撰。衍有《晋史乘》,已著录。此其所著诗集,而附以遗文二篇。

其诗颇效李贺体,不能尽脱元人窠臼。然胸次既高,神韵自别,往往於町畦之外,逸致横生,所谓王谢家子弟虽不复端正者,亦奕奕有一种风气也。考衍於至大三年为人所累,被摄得释,不胜其恚,自投西湖死。留一诗别其友仇远云:“刘伶一锸事徒然,蝴蝶飞来别有天。欲语太玄何处问,西泠西畔断桥边。”别见於《释宗泐集》,而此三卷中无之。意者原稿为衍所自编,故未经载入欤。朱存理《楼居杂著》有《书吾氏类集》一篇,称“《虞山杂抄》内有《竹房集》三卷,予家有《子招雨师》文等篇遗迹一册,录附集后”。其卷帙与此本合。则此犹旧帙云。

△《紫山大全集》二十六卷(永乐**本)

元胡祗遹撰。祗遹,磁州武安人。《元史》本传载其字曰绍开。然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实周书康诰之文。核其名义,疑“绍开”当作“绍闻”,《元史》乃传刻之讹也。中统初,张文谦宣抚大名,辟祗遹为员外郎,后官至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延祐五年,追赠礼部尚书,谥文靖。是集为其子太常博士持所编。前有其门人翰林学士承旨刘赓《序》,称原本六十七卷,岁久散佚。今据《永乐**》所载,裒合成编,厘为赋、诗、诗馀七卷,文十二卷,杂著四卷,语录三卷。其间杂著一卷,祗遹一生所学具见於斯。然体例最为冗琐,有似随笔劄记者,有似短章小品者,有似莅官条约者,有似公移案牍者,层见错出,殆不可名以一格。考贾谊《新书》,皆以所作治安策及言事诸疏割裂颠倒,各自为章,别标篇目,说者以为平时纪录之稿,其后联缀成篇而上之。祗遹是集,或亦是例欤。史称其官右司员外郎时,以论事忤奸相阿哈玛,外迁太原路治中,提举铁冶,欲以岁赋不办责之。及其莅职,乃以最闻。官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时,辨诬告不轨之狱。官济宁路总管时,擘画军政八事,并修《明学校之法》。又称其所至皆抑豪右,扶寡弱,敦教化,厉士风。盖以吏治名一时,而无一语及其文章。今观其集,大抵学问出於宋儒,以笃实为宗,而务求明体达用,不屑为空虚之谈。诗文自抒胸臆,无所依仿,亦无所雕饰,惟以理明词达为主。元代词人,往往以风华相尚,得兹布帛菽粟之文,亦未始非中流一柱矣。惟编录之时,意取繁富,遂多收应俗之作,颇为冗杂。甚至如《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赠宋氏序》诸篇,以阐明道学之人,作媟狎倡优之语。其为白璧之瑕,有不止萧统之讥陶潜者。陶宗仪《辍耕录》载其锺爱歌儿珠帘秀,赠以《沉醉东风》小曲,殆非诬词矣。以原本所有,姑仍其旧录之,而附纠其缪於此,亦足为操觚之炯戒也。

△《松乡文集》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任士林撰。士林字叔实,号松乡,奉化人。以郝天挺荐,授安定书院山长。

是集所录,碑志居多。大抵刻意摹韩愈,而其力不足以及愈,故句格往往拗涩,乃流为刘蜕、孙樵之体。又间杂偶句,为例不纯。其《自然道士传》、《正一先生传》、《寿光先生传》诸篇,袭《毛颖传》而为之,亦颇嫌窠臼。然南宋季年,文章凋敝。道学一派,以冗沓为详明;江湖一派,以纤佻为雅隽。先民旧法,几於荡析无遗。士林承极坏之后,毅然欲追步於唐人,虽明而未融,要亦有振衰起废之功,所宜过而存之者也。赵孟頫\尝见其《兰芎山寺碑文》,深相倾挹。后士林卒,孟頫\为志其墓。杜本亦称其《谢翱传》、《胡烈妇传》能使秉彝好德之心千载著明,固非曲相假借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