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41章

第41章

二卷。

今第七卷已佚,故以十一卷著录焉。

△《冢宰文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张紞撰。紞有《云南机务钞黄》,已著录。此集为嘉靖中富平训导王道所编。《道序》称烽火之馀,仅存什一於千百,盖其所遗者仅此也。卷首有道所纂《宦绩》一篇,言紞以永乐之故,勺水不入口,如是者七日,终於吏部后堂。考《明史》本传,成祖咎建文之改官制者,乃令紞解职务,月给半俸居京师。紞惧,自经於吏部后堂。妻子相牵,投池中死。道所云云,固善善从长之意,然非其实也。

△《王天游集》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王达撰。达有《笔畴》,已著录。是集乃其门人王孚所编。卷末又有其门人《翟厚跋》,谓其馆阁钜制及《诸子辨》等篇,咸未见录,乃重为增补编次,仍为十卷云云。则厚所重定,非孚之旧本矣。据孚称达所著有《天游小稿》、《梅花百咏》、《古今孝子赞》,俱已梓行。《诗书二经心法》,学者多传之。

又有《耐轩杂录》五卷、《问津集》一卷、《南归集》一卷、《通书发明》一卷、《天游诗集》十卷、《文集》三十卷,今皆未见。惟《景仰撮书》一卷、《笔畴》二卷,附於此集之末者,今尚有别本行世,盖即从此集抄出云。

△《黄忠宣集》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黄福撰。福字如锡,号后乐翁,昌邑人,洪武甲子举人,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兵部,参赞留都机务,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为其子琮所编。冠以奉使安南水程,殊乖体例。馀多手札公牍,皆不入格。盖福本以政续传也。

△《坦菴文集》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梁本之撰。本之名混,以字行,坦菴其别号也。泰和人。洪武中为瑞州府学训导,迁溧阳教谕,改鲁王府纪善。本之与其兄潜齐名。萧鎡称所作泓渟澄深,端重典则,盖庄人学者之文。然规模与其兄相近,骨力根柢则皆不及其兄也。

△《桐屿集》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释德祥撰。德祥字麟洲,号止菴,钱塘人。洪武中住持径山。吴之鲸《武林梵刹志》称德祥以《西园诗》忤上意。今观集中所载《夏日西园》一律,有“热时无处可乘凉”,又有“林木三年未得长”诸句,语意颇近讥讽,之鲸说当有所据。都穆《南濠诗话》曰:“国初诗僧称宗泐、来复。同时有德祥者,亦工於诗。其《送僧东游诗》云:‘与云秋别寺,同月夜行船。’《咏蝉》云:‘玉貂名并出,黄雀患相连。’泐、复不能道也”云云。今案《送僧》一联,乃四灵之末派;《咏蝉》一联,尤落滞相。穆之所品,殊属乖方。朱彝尊《明诗综》於此集虽多所采录,然气格薄弱,终不能与泐等并驱也。卷首有福建布政使富春《姚肇序》,称诗集一卷。今本实四卷,又集外诗一首。其为何人所分析,则不可考矣。

△《松月集》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释睿略撰。睿略字道权,号简菴,苏州人。尝以“松月”匾其轩,人呼为松月翁,因以名集。前有洪武癸酉《俞贞序》。后载姚广孝《塔铭》,称其诗格高趣远,绝肖唐人制作,无一点尘俗气。今观其集,大致亦承九僧、四灵之派,而陶冶之力则不及古人。故边幅浅狭,意言并尽。五首以外,规模略同。广孝之言未为笃论也。

△《林公辅集》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林右撰。右字公辅,临海人。洪武中官中书舍人,进春坊大学士,辅导皇太孙,以事谪中都教授。是集多记序酬应之作,惟题后数则间及史事,亦无特识。

至於故国旧君,动多诋斥。其视徐铉撰《李煜碑》但陈运数有归者,用心之厚薄尤相去远矣。

△《逃虚子集》十一卷、《类稿补遗》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姚广孝撰。广孝,长洲人。初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洪武中以僧宗泐荐,选侍燕邸。燕王谋逆,资其策力居多。篡立之后,乃使复姓赐今名。爵至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封荣国公。然迄未改僧服。事迹具《明史》本传。广孝为高启北郭十友之一。所著初名《独菴集》,没后吴人合刻其诗文,曰《逃虚子集》。后人掇拾放佚,谓之《补遗》。其诗清新婉约,颇存古调,然与严嵩《钤山堂集》同为儒者所羞称。是非之公,终古不可掩也。附载《道馀录》二卷,持论尤无忌惮。《姑苏志》曰:“姚荣国著《道馀录》,专诋程、朱。少师亡后,其友人张洪谓人曰:‘少师与我厚,今死矣,无以报之。但每见《道馀录》,辄为焚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