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云。是其书之妄谬,虽亲暱者不能曲讳矣。
△《光菴集》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王宾撰。宾字仲光,长洲人。博闻强记,尤精医学。隐居奉母,以孝行称。
少与姚广孝相善。《吴中往哲记》称“广孝既贵,归访宾,宾弗与见。方盥,掩面而走”。黄姬水《贫士传》所记相同。《明史广孝传》中亦略载其事。然观宾集有所作《赈灾记》,称广孝为少师,铺陈功德甚至。宾没后,广孝为之传,亦极称誉。是两人交契,终始如一。盖流俗欲推尊宾者造作此言,殊非事实。集凡文一卷,后附诸家赞颂及《吴中古迹诗》一卷。诗共一百三十七首,各有小序。
其文务为奇崛之语,间伤冗赘,未能成家。诗词亦颇伤流易。卷首记唐钰、林德旸二事,全录旧文,而无所论断。或宾尝手书此二节,后人不考,误编入集欤。
△《别本东里文集》二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杨士奇撰。士奇有《代言录》,已著录。是集记二卷、序六卷、题跋四卷、碑铭十卷、杂文三卷。末一卷题曰《方外》,凡为二氏所作悉别编焉,盖用杨杰《无为集》例,疑即《怀麓堂诗话》所谓士奇自定之本。以不及全集之完备,故附存其目焉。
△《胡文穆集》二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胡广撰。广有《胡文穆杂著》,已著录。是集其裔孙张书等所刻。凡诗八卷、应制诗文一卷、各体文七卷、题跋二卷、《扈从诗》及《扈从北征日记》一卷,其第十九卷即所谓《杂著》也。朱彝尊《明诗综》录其《杨白花》一首,谓世传袁景文赋此题。盖缘让皇逊国而作,不无故主之思。集中过颜平原、文信国、余青阳祠,辄有吊古之作。其题宋思陵所书《洛神赋》,词意凄惋,不类牧猪奴云云。似有意为广湔洗。又卷首《米嘉绩序》,极论靖难之事,斥死节诸臣之非,而以广之迎降为是。然公论久定,要非可以他说解也。集中论汉高祖初入关,秦王子婴献传国玺。王莽篡汉,亦从孺子婴取传国玺。其受传相似,所谓天时,非人力所致。又论李若水乃宋之贼,岂可以列之《忠义》,《宋史》失讨贼之公云云。持论殊为倒置。惟记《高昌碑》有裨史事,《李元忠神道碑》所载事迹颇详,亦足备唐史之阙耳。
△《节菴集》八卷、《续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高得旸撰。得旸字节菴,钱塘人,迁居临安。洪武间有司以文学荐,三为校官。永乐初擢为宗人府经历,充《永乐**》副总裁。是集首杂著一卷,次各体诗七卷。邹济《墓志》谓其生平稿多不存,故所录仅止於此。《志》又称得旸与修《永乐**》,分掌《三礼》,编摩有方。今核所纂《三礼》诸条,於前人经说,去取尚为精审。盖亦博识之士。其诗文以清丽为宗,如曲涧回溪,莹澈见底,而一往清激,尚少渟蓄之致。《姚广孝序》乃以“江汉奔流,曲折千里”拟之,过其实矣。
△《存轩集》(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赵友同撰。友同字彦如,浦江人,徙居长洲。洪武末官华亭训导。永乐初用荐授御医,与修《永乐**》、《五经大全》诸书。集首结衔称修职郎、太医院御医兼文渊阁副总裁。盖明初官制如此也。其集皆赋颂记序杂文,而无诗,共一百四十四翻。篇首虽标“卷一”,而书中实不分卷数。其文沿南宋馀习,颇为平衍,在明初未为作手。
△《澹然集》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陈敬宗撰。敬宗字光世,号澹然居士,慈谿人。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官至国子监祭酒,赠礼部侍郎,谥文定。事迹具《明史》本传。敬宗与李时勉同举进士,同时为南北祭酒。时勉立朝刚劲,而待诸生则平恕;敬宗亦立身端直,而待诸生则甚严。然同以德望为士林师范,世不得而优劣之。
惟文章质朴太甚,又逊於时勉耳。所著诗文集,《明史艺文志》作十八卷。此本乃万历四十四年慈谿知县吴门陈其柱所编,仅诗三卷、文二卷,亦非完本也。
△《寅菴集》三卷、《外集》四卷、《附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罗肃撰。肃字汝敬,号寅菴,以字行,庐陵人,永乐甲申进士,官至陕西巡抚。是集为其玄孙廷相所编。诗文无诡僻之习,亦无精深之致。《外集》四卷,皆诰敕、像赞、诔祭之词。《附录》一卷,为《桃林四景》诗文,盖罗氏聚族之地也。
△《觉非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罗亨信撰。亨信字用实,号乐素,东莞人,永乐甲申